此处,我们见证CHANEL手袋的诞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4 01:03 2

摘要:Chanel 2025/26秋冬高级成衣系列发布会秀后,从大皇宫往东北方向驱车一个半小时,途经一片片森林、牧场与标志性的法式白色小楼,我们回到世界上每一只 Chanel 经典 11.12 手袋的共同起点——Chanel Verneuil-en-Halatte

Chanel 2025/26秋冬高级成衣系列发布会秀后,从大皇宫往东北方向驱车一个半小时,途经一片片森林、牧场与标志性的法式白色小楼,我们回到世界上每一只 Chanel 经典 11.12 手袋的共同起点——Chanel Verneuil-en-Halatte 手袋皮具坊。

这间成立于 1986 年的皮具坊在经Chanel收购并重建后承担了部分秀场包款的开发工作,同时生产包括Chanel 25手袋在内的多个包型,但由时任创意总监Karl Lagerfeld在80年代所创作的、改良自Gabrielle Chanel 本人设计的 2.55 手袋的 11.12手袋始终是这里的绝对主角。旋开任意一只 11.12 手袋的双C转扣,翻开口盖,双C标志下金色的“Made inFrance”字样便是指向眼前这幢轻盈悬浮于周遭山水之上的、占地超过 25000 平方米的灰色现代建筑。

Chanel Verneuil-en-Halatte 手袋皮具坊建筑外立面。

进入建筑内部,恰逢午休时分,近百位工匠正围坐在一层公共空间,观看刚刚上线的秀场视频。每当由他们制作的包款现身——哪怕只是一两秒,哪怕只有一两个侧面——一边皮具坊里细细碎碎的缝纫与机械声便忽地被雷动的掌声所打破,一会儿又回归沉静。

从市中心时装周的喧闹抽离,这里的安然和缓几乎让人在一时之间不知所措。在瞬息万变、争分夺秒的行业里,这里的时间往往以年计数——每一位工匠都需要经过长达 4-5 年的、覆盖 11.12 手袋所需 180 道工序的训练周期才能称得上成为一位成熟的皮具工匠;从裁剪师、组装师、制版师、装配师到缝纫师,各个岗位上都充满了任职超过 30 年的工匠。

Elias正在皮革仓库中挑选制作手袋所需的皮革面料。

“没有任何一种机器或工具可以替代手的触感判断。”在制作流程的第一步,负责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的Elias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工作台上与师傅的合照,回忆起对方主动延迟退休以确保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的故事。从来自 Bodin-Joyeux 的羊皮革、来自 Tanneries Haas 的小牛皮——这两家法国皮革供应商同样在过去 10 年间被 Chanel 收购,进一步确保了其手袋的皮料质量;在被 Gabrielle Chanel 用于 2.55 手袋之前,羊皮革一度被认为过于娇贵、只能用于手套制作,如今,它已成为 Chanel 最具代表性的手袋面料之一,严格的质量把控与精巧的制作执行功不可没——到季节性的斜纹软呢、丹宁牛仔、天鹅绒,亮光之下 Elias 的眼睛、手指与一把简单的量尺便是 Ateliers de Verneuil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道门”。

Elias正在对皮革面料进行检测。

从这里出发,在进入正式的缝制之前,仍有数十道工序各自保障着包身每一处风格语言的准确传达:首先,皮革切割,在人工与激光仪器的配合下,一整块革面被分作超过 30 片大小不一的皮料;对应 Chanel 11.12 手袋多达七个口袋的别致设计——其中包括有着“蒙娜丽莎的微笑”般精妙弧度的背面口袋、用于收纳名片的三角形袋、盛放邀请函的两个大口袋、特意为口红准备的竖型管状袋、传闻中被 Gabrielle Chanel 用于藏放情书的拉链暗袋等,充分践行 Gabrielle Chanel 所信奉的实用主义与极简精神——皮料的组成尤为丰富而不规则,为精准的切割和高效的组合带去更高的要求。接着,菱格纹绗缝的加入是装饰性的更是功能性的,它继承着 Gabrielle Chanel 取自马术运动中马术外套、马鞍垫表面纹理的灵感,更承担为二维皮料赋予立体饱满的体量感、轮廓感的重任。随后,双 C 标志缝线和通过金属箔印实现的品牌徽标与包袋文字分别加入,再经预塑形、封边调整等环节,终于,我们接近了 Chanel 11.12 手袋最为著名的“缝合-翻转”(Piqué-Retourné)工艺环节。

皮革切割,在人工与激光仪器的配合下,一整块革面被分作超过 30 片大小不一的皮料。

双 C 标志缝线和通过金属箔印实现的品牌徽标与包袋文字分别加入,再经预塑形、封边调整等环节。

在日常穿衣中,我们都知道,成衣往往从内层开始缝制,针脚全部留在里面,缝好再翻转过来,正好可以不露痕迹地穿着。11.12 手袋开创性地将这一技法用在了手袋之中,整个外层结构实际上是从内而外缝制而成的。待整体成型,一掏,一翻,一塞,酒红色的内袋接着滑入手袋的内里,通过“锁针缝线”(Pointsde Bride)的技法与外层紧密结合,构成手袋极富建筑感、支撑性的内层。如此一来,在 11.12 手袋别致的“包中包”“袋中袋”双层结构中,每一个边角都圆滑饱满、工整考究,不仅此前所有封边收口的痕迹通通在精妙的外翻倒转之中不见踪影,整体包身更由此更为生动立挺、坚固耐用。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经典酒红色内袋设计还有多处讲究:功能上,它与黑色外观形成对比,相对明亮,方便人们在其中翻找东西;其次,双层结构对应的双层口盖设计照顾到隐私需求,不会一经打开便将一切暴露散落眼前;色彩上,Gabrielle Chanel 参考了从小生活的修道院中制服的颜色,致敬一段珍贵的童年记忆。

11.12 手袋开创性地将这一技法用在了手袋之中,整个外层结构实际上是从内而外缝制而成的。

在通过最终检查、带着序列号和防伪卡离开这间开阔明亮的制作间之前——在此前提到的灰色建筑物立面,几百扇金属百叶窗将其中段密密麻麻地填满,大量自然光由此倾泻进每位工匠的桌前,再配合充足的室内照明,你很难想象有什么瑕疵或斑痕可以真正成功逃离这个空间——我们还需要将细缕的皮革串入金属链条的缝隙,为包袋加上其签名式的皮穿链肩带。早在一个世纪之前,Gabrielle Chanel 所面对的社会礼仪要求女性携带手拿包、手提包,易忘易丢不说,它极大限制了女性的行动自由;从士兵的背包那里借来灵感,Gabrielle Chanel 为女性手袋加入的背带元素于 2.55 手袋中再现,纯金属的设计呼应着她用于为斜纹软呢外套下摆增加垂坠感的链条,单双链的设计可长可短,或挎在腕间,或背于肩上,或斜挎身侧,既象征优雅,也代表自由。1983 年,在将 2.55 手袋中的“Mademoiselle lock”原创方扣换为双C转扣的同时,Karl Lagerfeld也在11.12手袋的创作中用更酷、更时髦的金属和皮革混编背带代替了从前通体金属的“Mademoiselle chain”,加强记忆重点,更新当代面貌。

工匠正在制作金属和皮革交织而成的皮穿链肩带。

至此,经 30 余名工匠之手制成的、作为一个全新作品与商品的 Chanel 11.12 手袋或许告一段落,但它作为一个常青的美学标志的故事还尚未结束。回到手袋皮具坊一层,两个特殊的职能部门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在一边,几个大型机器的机械臂正粗暴地将手袋反复拿起又放下、将链条反复拉长又缩短,桌上的机器则高频地摩擦着几个独立的五金件,又揉又戳,毫不怜惜;在这里,几位工匠如科学家般探索打磨着手袋的耐用性,观察磨损,精进材料。另一边,Chanel& moi – Les Ateliers Chanel 尊享服务工坊的皮革工艺师则负责为全球各地寄回的手袋进行极具针对性的客制化保养、维护和调整修改;比方说,到访时,一位工匠正小心翼翼地挑出手袋的内衬去更换,因为客户是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这只手袋,而比起全盘的翻新,她更希望保留皮质上母亲使用的痕迹、岁月流转的印记。

Chanel& moi – Les Ateliers Chanel 尊享服务工坊的皮革工艺师则负责为全球各地寄回的手袋进行极具针对性的客制化保养、维护和调整修改。

品牌的,私人的;美学的,实际的;功能的,工艺的;恒久的,摩登的——在一个足够精巧的造物之中,身与心的倾注可以让无数亲密或遥远的维度彼此交叠,成为穿戴身际的可能。扭开转扣,轻启口盖,借有关 Chanel 经典 11.12 手袋的感知体验,与一个有关美与传承、爱与技艺的故事幽然相会。

撰文:唐晓岚

编辑:roman

来源:卷宗Wallpap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