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博士于娟:写下8万字抗癌日记,经历治癌“骗局”后开始反思

B站影视 2024-12-24 20:49 1

摘要:就读于复旦大学,在32岁之前时就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习,也有留学海外的经历。

于娟的前半生,可以用“人生巅峰”来形容。

就读于复旦大学,在32岁之前时就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习,也有留学海外的经历。

毕业后,她又回到复旦任教,成了优秀教师。

她的爱情也十分圆满,丈夫是从大学时就一路陪伴走过来的人,二人经过努力,不仅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小家,还生下了可爱的孩子。

可命运偏偏就是这么冷酷无情,在人生最好的时候,于娟被确诊了癌症。

在抗癌的过程中,她写下了8万字的抗癌日记,在经历治癌的“骗局”后开始反思自己......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1978年,于娟出生在山东济南。

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发现了这个小女孩要比同龄人都聪明一些。在小学时期,于娟就以其惊人的学习能力脱颖而出。

她不仅成绩优异,还热心助人,经常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她的笔记本总是整洁有序,字迹工整,老师们常常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形容她。

高中时期,于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她常常在天还没亮时就起床,在晨曦中背诵英语单词,晚上深夜时还在灯下奋笔疾书。

这种刻苦努力的精神,使她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

1996年,18岁的于娟踏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门。

进入大学后,于娟也丝毫没有放松学习,她将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

本科毕业后,于娟也不满足于现状。她立志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深造,于是开始了艰辛的考研之路。

经过两年的努力,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复旦大学社会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在复旦大学的日子里,于娟如鱼得水。她深入研究社会学理论,参与多项实地调研。

她的学术论文多次在核心期刊发表,才华和勤奋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认可,被推荐参加了赴挪威奥斯陆大学的交换生项目。

回国后,于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9月,31岁的于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复旦大学的讲师,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教学生涯。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于娟的感情生活也收获了甜蜜的果实。

她与大学同学赵斌元喜结连理,两人携手共创美好未来。2008年,于娟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她成为了一名母亲。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

2009年的一天,于娟像往常一样骑车去超市采购。突然,一阵剧烈的腰痛让她险些摔倒。

她勉强支撑着回到家,以为只是普通的扭伤,休息几天就能好。可是,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两个月后,在家人的坚持下,于娟终于走进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的诊断如同晴天霹雳:乳腺癌。

更让人绝望的是,2010年1月的进一步检查显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骨骼,这意味着于娟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

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于娟和家人都陷入了深深的震惊和悲痛中。

在悲伤中沉沦过一会后,于娟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决定勇敢地面对这场生命的挑战。

从此,于娟开始了艰辛的抗癌之路。化疗的痛苦超出了她的想象,恶心、呕吐、脱发,每一种副作用都像是对身体的严酷折磨。

有时,疼痛甚至让她昏厥过去,但于娟每次都咬牙坚持着。

为了支持于娟的治疗,家人倾其所有。他们卖掉了刚买不久的房子,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

看着家人为自己付出的一切,于娟心中既感动又愧疚。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不辜负家人的期望。

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于娟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

她想到自己常年熬夜备课、写论文,经常忽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她回忆起自己对美食的无节制追求,总是大快朵颐,从不考虑营养均衡。

她也想到自己过度追求完美,对工作和学习的执着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

这些思考让于娟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下来,警示他人珍惜健康?

于是,她开始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抗癌历程。她用平实而真挚的文字,描述了自己的痛苦、恐惧、希望和领悟。

在博客中,于娟坦诚地剖析了自己曾经的生活方式。

她表示:

曾以为熬夜是年轻人的特权,却不知这是在透支生命。

曾以为美食当前就该狼吞虎咽,却忽视了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曾以为只有不懈追求才能成功,却忘了生命中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于娟的文字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许多网友反思以前的生活。

有人开始注意作息,有人改变了饮食习惯,还有人学会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求平衡。

在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于娟也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她发现,真正重要的不是事业的成就,而是与亲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她学会了认真感受与亲人在一起的每一秒钟,慢慢发现日常生活中那些小小的幸福。

2011年初,春寒料峭,复旦大学的校园里却弥漫着一股沉重的气氛。年仅32岁的青年教师于娟正在与癌症进行着最后的抗争。

三月的一个清晨,于娟的丈夫赵斌元接到一个神秘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一位“神医”,声称有特殊的方法可以治愈于娟的癌症。

对于这个消息,赵斌元起初并不相信。但是,当他看到妻子日渐消瘦的脸庞和痛苦的表情时,心里不由得动摇了。

“也许这是最后的希望了。”赵斌元心想。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于娟踏上了寻找“神医”的旅程。

他们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山村。“神医”住在一间简陋的木屋里,四周堆满了各种草药。

他信誓旦旦地向于娟介绍了一种名为“饥饿疗法”的治疗方案,声称通过严格控制饮食可以“饿死”癌细胞。

尽管内心充满疑虑,但于娟还是决定一试。她开始遵循“神医”的指示,每天只吃极少量的食物,同时服用一些不明成分的药物。

然而,事与愿违,于娟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急剧恶化。

一个月后,于娟已经虚弱到无法下床。赵斌元这才惊醒,意识到他们可能上当受骗了。

他立即带着妻子返回医院,但为时已晚。医生告诉他们,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于娟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回到医院的于娟,虽然身体日渐衰弱,但精神却异常坚强。她继续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感悟,文字中透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亲人的不舍。

4月2日,于娟迎来了自己的33岁生日。病房里,家人为她准备了一个小蛋糕。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于娟依然坚持写作。

4月19日凌晨,于娟永远闭上了眼睛。

她留下了近8万字的抗癌日记,记录了自己与病魔抗争的全过程,以及对生命、爱情和家庭的深刻思考。

于娟离世后,她的丈夫赵斌元将这些文字整理成书,取名《此生未完成》。

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巨大反响。读者们在于娟的文字中找到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与此同时,于娟的母亲舒平决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纪念女儿。她记得于娟生前常常提起挪威留学时看到的美丽森林,于是决定在家乡种植一片“挪威森林”。

尽管年事已高,舒平还是坚持每天上山种树。渐渐地,荒山变成了绿洲,仿佛于娟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重生。

于娟的故事给了人们一些启示,人们开始反思现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也更加警惕各种医疗骗局。

然而,于娟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有人辞去高压的工作,选择了更有意义的职业;有人放下多年的成见,与家人重修于好;还有人开始投身公益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人生苦短,要且行且珍惜!

1.上当女博士生前自曝:只吃葡萄芋头 三名骗子被江苏武进检察院批捕——凤凰网,2012年5月11日发布

2.32岁复旦女教师患癌的最后日记,惊醒千万人!——人民网,2015年6月5日发布

来源:智史通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