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1.在创业最初期,短期内有太多的用户其实也没用,关键是要和你的核心用户一起把产品打磨好,做这件事一定要有耐心。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1207/1300 天
你好,我是陆不弃。
今天接着分享精读《小米创业思考》的感悟。
01.在创业最初期,短期内有太多的用户其实也没用,关键是要和你的核心用户一起把产品打磨好,做这件事一定要有耐心。
02.如果我们把MIUI的开发思路总结一下,条理会更清晰:
• 刚开始只做四个功能(电话、短信、通讯录和桌面),极度克制(专注)。• 百变锁屏、百变主题,能够模拟任何手机,对体验极致追求(极致)。• 公司全员在论坛上跟用户沟通,跟用户交朋友(口碑)。• 在XDA论坛上大受欢迎,在国外火了,最早的国际化从MIUI开始(口碑)。• 每周迭代,采用互联网开发模式(快)。
MIUI就是用互联网方式做操作系统,是“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七字诀的第一次成功验证。
03.要做顶级旗舰手机,就要用最好的供应链。
比如屏幕,我们想用夏普的,但人家根本不理我们。我这才知道,顶级供应链不是一家创业公司花钱就可以搞定的。
我动员所有关系联系夏普,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之后,我飞去夏普的大阪总部拜访谈判,终于用诚意打动对方,达成了合作。
01.不管是创业初期,还是推行一个项目初期,又或者验证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的初期,用户都很重要。
只不过,短期内,用户体量还不是最重要的事。
最重要的事,是产品,是优质的产品,是极致的产品。
如果产品不好,站不住,那么即便拥有大量的用户,也无法服务好用户,更无法让用户留存,远远谈不上用户到粉丝的转化乃至裂变。
产品为本,用户是目的,是结果,但不是起步的条件。
不管是创业还是做副业,又或者做自媒体,初期别太急于拥有大量用户,别为用户体量焦虑,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
自己的产品是什么,它有没有好用的基础功能,它的质量怎么样,自己研发和制作的过程中,有没有统筹好资源,有没有将心注入,有没有做到极致,有没有以用户为本,这才是最应该考虑的事。
而不是每天焦虑用户增长,为自己拥有多少用户在手而急急慌慌。
反过来说,如果初期用户体量小、增长慢,那么不是用户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产品力的问题。与其埋怨别人、怀才不遇,不如静下心来向内剖析,反求诸己。
如果自己的产品足够好,好到超出用户的预期,好到让用户惊艳,怎么会不传播呢?怎么会不形成口碑传播呢?
02.“专注、极致、口碑、快”,小米的互联网七字诀,过去适用,现在依然有效吗?时至今日,依然有效、好使。
创业或工作,都可以学习应用这七字诀。
找到自己的目标,盯紧赛道,倾尽全力做到极致,打造口碑,然后快速的迭代、完善,不断加快PDCA循环的速度,这样下来,结果差不到哪里去。
先后的顺序很明确,先是专注,然后极致,再到口碑,然后是快,这么做能保证有的放矢,照准正确的靶子拉弓放箭。
而如果一上来不区分做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追求极致、打造口碑,很可能站在错误的赛道上,而动辄就追求快,就快速迭代,很可能会是折腾。
03.怎么打动合作方?怎么搞定供应商?雷军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很多企业或者企业家可以抄作业。
其实普通人也能学习借鉴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之前没有合作过,找不到门口,都不是问题,六度分隔理论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要真心想要某个企业、某个人,一定是有路径可循的。
需要做的,就是发动所有的关系、资源,去找到。
至于找到之后的沟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古有三顾茅庐,今有雷军一次次拜访死磕供应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如果没有这种韧性,遇见一个困难就打退堂鼓,遇到大难题就先气馁,又怎么能做跨过一道道难关呢?
困难不只是试金石,更是筛选器,把能扛事、有韧性的人筛选出来。
很多人怕麻烦、怕失败,在起步前就已经内心声音嘈杂,做事的过程中更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这样的结果只会是自己给自己戴上了金箍,把心力框死在一个圈里,反映到现实中就是缺少破局的勇气与魄力。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来源:孙青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