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反应过来了?美媒:歼-36定位于关岛上空作战,是B—21大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18:55 2

摘要:“中国隐身战机威胁关岛!”——最近,一贯热衷于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美国媒体突然集体“清醒”,惊呼歼-36的作战定位直指美军关岛基地,甚至称其为B-21“突袭者”轰炸机的“天敌”。

“中国隐身战机威胁关岛!”——最近,一贯热衷于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美国媒体突然集体“清醒”,惊呼歼-36的作战定位直指美军关岛基地,甚至称其为B-21“突袭者”轰炸机的“天敌”。

这种戏剧性的“后知后觉”,究竟是美军情报失误,还是中国军工技术的突破速度彻底颠覆了传统认知?这场跨越太平洋的空中博弈,或许正在改写未来战争的规则。

一、美媒为何此时“慌神”?歼-36的三大颠覆性信号

美国《战区》网站近日援引军方消息称,歼-36作为中国新一代舰载隐身战斗机,不仅具备超越歼-20的隐身性能,其作战半径更突破2500公里,搭配超远程空空导弹,足以覆盖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

这一结论引发美国智库激烈争论,因为关岛距离中国大陆约3000公里,原本被认为是美军“绝对安全”的战略枢纽。

关键点解析:

1. 隐身+超远程打击的“组合拳”

歼-36被曝采用新型等离子体隐身涂层和菱形机翼设计,雷达反射面积(RCS)可能低于0.001平方米(相当于一只海鸥),而美军部署在关岛的AN/TPY-5雷达探测距离被压缩至不足200公里。这意味着,歼-36若配合轰-6N空中加油,完全可能悄无声息抵近关岛空域。

2. 专为“踹门”设计的武器系统

外媒推测歼-36可挂载射程超400公里的霹雳-21超远程导弹,搭配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能在美军预警机探测范围外发动攻击。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弹舱疑似适配小型化高超音速武器,这对关岛地下机库、油料库等加固目标构成直接威胁。

3. 体系化作战的致命优势

歼-36若与空警-600预警机、无侦-8高超音速无人机联合作战,可构建“侦察-打击-评估”的闭环杀伤链。相比之下,B-21依赖的穿透性制空(PCA)战术,在缺乏护航机群的情况下,生存率或将大幅下降。

二、矛与盾的博弈:B-21神话遭遇中国式破解

B-21“突袭者”作为美军“穿透式打击”的核心装备,设计初衷是突破中俄防空网,打击纵深目标。但歼-36的出现,让这一战略遭遇三大挑战:

1. “隐身克星”的技术反制

中国在量子雷达和太赫兹探测领域已投入实战化测试。珠海航展亮相的YLC-8E反隐身雷达,可在500公里外锁定F-22级别的目标。若此类装备部署南海岛礁,配合歼-36的前沿拦截,B-21的隐身优势将被极大削弱。

2. “以攻代守”的战术革新

传统防空依赖地面反导系统,但歼-36的远程打击能力将战线直接推至关岛。美军《星条旗报》承认:“一旦安德森基地跑道被毁,B-21将失去西太地区最重要的出击跳板。”

3. 成本效益的残酷对比

B-21单机造价达7亿美元,而歼-36作为舰载机,量产成本预计不足其三分之一。若爆发消耗战,美军的高端装备战略恐难以为继。

三、关岛不再是“安全区”:西太战略天平正在倾斜

关岛作为美军“第二岛链”核心,部署有B-52、B-2及未来的B-21轰炸机,更是萨德反导系统和核潜艇基地所在地。歼-36的针对性部署,直接冲击了美军两大战略支柱:

• “敏捷作战部署”(ACE)概念:依赖关岛快速补给的前沿战术,可能因基地脆弱性而失效。

• “分布式海上作战”(DMO):美军试图将兵力分散至太平洋岛屿的计划,遭遇中国“区域拒止”能力的全面升级。

值得玩味的是,美军印太司令部近期紧急申请270亿美元预算,用于加固关岛防御体系,侧面印证了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的有效性。

歼-36与B-21的较量,本质上是两种军事哲学的交锋:一方追求“绝对技术优势”,另一方专注“不对称破局”。这场博弈的胜负,或许不取决于单一武器性能,而在于谁能更快实现“侦-控-打-评”闭环的智能化升级。

留给读者的问题:

若关岛基地失去战略支点作用,美军“太平洋威慑计划”将如何调整?中国“反介入”体系的完善,会否迫使美国改变对华军事冒险的冲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来源:表里如一万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