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书,当有路径。阅读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分享2025商务印书馆《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的7本关于阅读的好书,一起读书成长!
真正的阅读是提升思维能力。必须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阅读能力才会出现质的飞跃。
读书,当有路径。阅读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分享2025商务印书馆《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的7本关于阅读的好书,一起读书成长!
1.《如何阅读一本书》:一部永不褪色的阅读经典,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著。畅销全球 80 余年,曾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体会的人,可以有更多的印证和领悟。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总有一些书呆子读得太广,却读不通。“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着肌肉,盛装而来。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体会的人,可以有更多的印证和领悟。
一本书告诉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如何阅读历史书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如何阅读哲学书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
2.《古今名人读书法》: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张明仁 编著 本书最早于1940年由本馆以繁体竖排形式出版,后又多次重印。本次改成简体横排形式出版,只做了少量必要的校订,内容并无增删。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
温儒敏 著经典和名著为何“死活读不下去”?如何读经典?读哪些经典?通识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读书引导学生接触人类文化经典不要搞知识“拼盘”要读一些相对公认的基本的书,而且要通读经典是经过历史筛选沉淀下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年轻时多读一些经典,可以为精神成长打底子。阅读经典,要的就是那种了解、思考、涵养的过程,这是“养性”也就是精神成长的必须途径。阅读经典需要沉得下心来,需要“磨性子”,这也是“养性”,是涵养的过程。有一份超越,有一份尊崇,尽可能调动自己的感觉与灵性去接近,去理解,就能深入堂奥,高雅的兴趣就会慢慢培养出来。4.《朱永新谈读书》:卓越的全民阅读与“新教育”理念推广人,当代中国突出的教育家作者,三十年倡导全民阅读文章精粹重点,破解家庭、学校、个人读书难题。
朱永新 著本书是朱永新先生专门为那些希望孩子爱读书而又不知怎么做的家长、教师、校长等读者选编的,作者对很多文章做了必要的修订,新写了若干札记,可谓作者读书思想、教育思想的精粹,实用性、针对性都十分突出。
对于我来说,“阅读”两个字是如此辽阔,如此庄严,如此神圣。
自觉不自觉地,我似乎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阅读。因此,从我的个人成长来说,我的生命,我的精神,得益于阅读的不断滋养。从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来说,阅读是所有实验项目的基石,是重中之重。
——朱永新
5.《读是一种幸福:梁晓声谈读书与人生》: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世间》作者梁晓声经典散文集。梁晓声的读书思考与写作“窍门”。驱逐迷茫,唤醒热情,安顿内心,点亮人生。梁晓声 著汇集了梁晓声谈读书与人生之路的经典散文,文字真诚质朴、幽默温暖,作家的笔在坚与柔之间变换,从心态上精神上感情上紧贴大众。我们读书时,会对书中的正面人物产生敬意,继而以其为榜样,他们怎么做,我们也会学着做。好人 其实是学做的过程,相反,在民间叫“学坏”。可以得出一个结 论:一个人读了很多好书,他极可能是个好人。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书籍对自己的改变,在“底色”的层面影响了我。因此, 我对书籍的感激超越常人。6.《古书今读法》:什么是古书?为什么要读古书?古书与今日社会的关系是什么?堪称通往古代典籍和传统文化的门径。
胡怀琛 著本书是古书阅读方法的普及书。作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谙熟古代典籍和读书方法,同时又具有现代意识,对什么是古书,为什么要读古书,古书与今日社会的关系,读古书的方法,读书“精”“博”“通”的三字要点,读古书要明白学术源流和古书源流,读古书的工具书,读古书所应当得到的概念等问题做了恰当分析,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举例信手拈来,触类旁通。7.《牛津全球书籍史》:五千年来书籍的前世今生,穿越古今的文明之旅。16位来自哈佛、剑桥、牛津、普林斯顿等名校的顶尖学者联袂撰写,知名译者李家真倾情翻译。[英]詹姆斯·拉文 主编 ;李家真 译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但对于书籍的历史,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书籍的历史是文字与图画的历史,也是印刷和制造的历史;是发行与传播的历史,更是阅读与接受的历史。
《牛津全球书籍史》由剑桥大学书籍史权威詹姆斯·拉文领衔、16位全球学者合著,以“书籍”为棱镜,折射出人类文明5000余年的演进轨迹。
阅读《牛津全球书籍史》,我们会发现,从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到承载数码图文的电子书,书籍5000余年的历史画卷波澜壮阔、异彩纷呈,成就了人类文明,其中蕴含的关于书籍史的新鲜视角会让我们大开眼界。
每日一书
《思想与时代》
《辞源》
来源: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