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黄陂农业产业化的代表,横堤村的农厚蔬菜种苗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标杆。64岁的“土专家”朱农厚深耕蔬菜种苗培育30余年,带动周边1万多家种植户发展。其子朱坤引入智能大棚和机械化设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女儿朱婷通过电商直播拓宽销路,助农销售额
5月23日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入选名单揭晓
黄陂区前川街道横堤村、港湾村
黄陂区罗汉寺街道白塘村
黄陂区姚家集街道杜堂村
黄陂区蔡店街道李文三村
五个村光荣上榜
黄陂文明乡村正以
产业兴、生态美、治理优的特色实践
绘就黄陂乡村振兴的鲜活画卷
横堤村:两代农人接力转型
作为黄陂农业产业化的代表,横堤村的农厚蔬菜种苗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标杆。64岁的“土专家”朱农厚深耕蔬菜种苗培育30余年,带动周边1万多家种植户发展。其子朱坤引入智能大棚和机械化设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女儿朱婷通过电商直播拓宽销路,助农销售额超500万元。在当地形成“种苗培育+加工+农文旅”全产业链,成为黄陂“农业强区”战略的生动注脚。
港湾村:智融兴创村美民安
作为黄陂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港湾村更加注重生态农业实践。依托武汉永旺智慧农场,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5000余户农民增收;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500亩农业观光产业园,吸引城市游客体验田园生活。港湾村以智能农机为“笔”,以文明创建为“墨”,绘就了一幅现代农业与人文生态交融的画卷。
白塘村:共同缔造共享菜地
从“私占绿地”到“共享菜园”,白塘村以“决策共谋、共建共管”探索出乡村治理新路径。通过村民议事会协商,村委会流转10亩土地建成185块共享菜地,免费分配农户使用,既保留了乡土记忆,又提升村居环境。同时,引入国企联村项目,发展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形成“产业+民生”双轮驱动模式,为农村社区化治理提供了“创新样本”。
杜堂村:农旅融合破茧成蝶
十年前还是“空心村”的杜堂村,依托能人葛天才返乡打造4A级景区木兰花乡,开发农耕体验、精品民宿、夜游经济等业态,如今年接待游客超38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房屋入股、景区就业等多渠道增收,户均年收入增长10万元以上。2024年新增的“木兰不夜城”项目,带动周边村落形成民宿集聚带,成为武汉农旅融合的标杆。
李文三村:绿产兴业山水焕新
李文三村以“生态优先”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将荒山变为油茶基地、撂荒地改造为百亩荷塘,并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村内设立“议事亭”“共享菜园”,发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如今的李文三村,太空莲基地与整洁村道相映成趣,文明乡风与产业兴旺共生,勾勒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图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文明创建的底色。“国字号”荣誉的背后,是黄陂区在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环境治理、文化建设等多方面持续深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黄陂这些文明村镇的成功实践,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也诠释了新时代农村“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逻辑。未来,黄陂将继续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书写更多“诗与远方”交织的乡村故事,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大美黄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