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到老子的第三十三章后,才突然明白,原来坚持做一件事,是一种难得的修炼。出差忙完活儿,终于静下来,翻开老子,写下此文,体验一次美妙的修炼。当然,你若能看完此文,也是一种修炼。
若明天你的社交媒体账号消失,你还剩下什么?
作者| 正义之光|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抄袭和转载。
读到老子的第三十三章后,才突然明白,原来坚持做一件事,是一种难得的修炼。
出差忙完活儿,终于静下来,翻开老子,写下此文,体验一次美妙的修炼。
当然,你若能看完此文,也是一种修炼。
当“躺平”和“内卷”遇上老子,谁才是真正的破局者?
不知何时起,“躺平”与“内卷”风靡而至,且争论不休,职场人一边在KPI中焦虑,一边在短视频中寻找短暂的快乐。然而,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提出的五层人生修炼法则,竟精准预言了今时的困局——不懂“自知”与“自胜”,再多努力也只是“白费心机”。
那位9岁围棋天才的父亲,仿佛战胜了天下的所有其它父亲,然而,他却没有战胜自己,陷入长期支配和枷锁儿子的癫狂,最终酿成惨祸。
他才9岁他才9岁他才9岁!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释义:能了解他人是智慧,能认清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能战胜他人是有力量,能克制自我才是真正的强大。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坚持力行的人有志;不离本分者能长久,身死而精神永存者方为长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是谁?请先撕掉“美颜滤镜”!
现代人热衷于分析他人,却对自我认知充满“滤镜”:简历上的“精通Excel”实为只会求和,朋友圈的“精致生活”背后是信用卡负债。心理学“约哈里之窗”揭示,90%的人失败于“认知盲区”。
曾国藩早年狂妄自大,通过写日记自省并让师友批注,硬生生撕掉自我滤镜,终成晚清名臣。反观无数明星人设崩塌,正是“自我认知失调”的代价。
黄杨钿甜和其父亲,以及其家庭,其实从他们一家子开始谋划时,就已注定了结局。
他们知人,却不自知。
不自知者无知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如果打不败“心魔”何来真正强大?
职场中,我们总想“打败对手”,却忘了真正的对手是自己。华为“深淘滩、低作堰”的经营哲学,正是对“克制欲望”的极致实践——拒绝房地产暴利,专注通信领域30年,终成全球科技巨头。
任正非曾言:“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真正的强者,从不在竞争中内耗,而是与自己的惰性博弈。
如何在“能力圈”内赚到认知以外的钱?——“知足者富”。
社交媒体鼓吹“年薪百万才算成功”,却让年轻人陷入“伪精致”陷阱。老子眼中的“富”,是看清边界后的专注。例如: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将战略锚定“顾客不变的需求”,无视华尔街短期压力,最终缔造万亿帝国。
选择“窄门”的人,最后都走了捷径——“强行者有志”!
“35岁职场危机”的本质,是多数人选择了“宽门”:跟风考证、盲目跳槽。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面对质疑,只问:“这违反哪条物理学原理?”——用底层逻辑突破技术边界,正是“强行者”的韧性。
据统计:每天进步1%,一年后能力提升37倍,反之则只剩3%。
所以:时代淘汰的从不是年龄,而是停止进化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最成功的?
“死而不亡者寿”——死后还被挂墙上。
当“996”透支健康、职场PUA摧毁精神,老子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是“留下超越生命的影响”。任正非推动华为构建“不依赖人才的文化体系”,稻盛和夫用“敬天爱人”塑造两家世界500强——他们验证了“精神遗产”的力量。
在被算法支配注意力的今时今日,老子的哲学恰似一剂清醒针:
反焦虑:拒绝“他者凝视”,在自知中锚定价值;
反投机:用“能力圈”对抗浮躁,专注者终成王者;
反短视:以“精神遗产”超越生死,让时间成为朋友。
互动话题:
老子反内卷指南、你修炼到第几层?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自我超越”故事!
作者| 正义之光|原创文章
来源:大道极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