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大会由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指导,闽商报、福州广播电视台、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福鼎市茶业协会、说茶ShowCha协办。活动以“福茶润四海·闽商通九州”为主题,以茶为媒,盛情邀约全球闽商荣归故里,于茶香袅袅中畅叙桑梓深情,共商茶业合作大计,
首届世界闽商茶业大会将在
2024年12月27日
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次大会由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指导,闽商报、福州广播电视台、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福鼎市茶业协会、说茶ShowCha协办。活动以“福茶润四海·闽商通九州”为主题,以茶为媒,盛情邀约全球闽商荣归故里,于茶香袅袅中畅叙桑梓深情,共商茶业合作大计,齐绘产业发展宏图。
为进一步深入挖掘闽商在推动茶产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案例,助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会还将特别设置“圆桌对话”环节。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将作为对话嘉宾,分享“品品香”品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之路。
品品香的创始人林振传,他带领品品香32年专注一杯白茶,从90年代的茶叶批发市场走出来,回到白茶发源地福建福鼎,整合当地茶资源,专注做好茶品质,打响白茶品牌第一枪,并立志将中国白茶远销世界、美好世界。
这一路,挡在他面前的不仅是如何做好产品,如何经营好企业,更大的挑战是推动行业改性,从农产品向消费品升级,实现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孕育能够享誉世界的中国茶品牌。
他如何逆流而上,登上白茶之巅?
林振传出身制茶世家,祖父为他取名“振传”,寓意期盼他能“振兴白茶,传承技艺”。从6岁起,他就跟随大人采茶,10岁开始学做茶。对做茶既感情深厚,也记忆深刻:
“小时候家里穷,放学后我就上山采茶叶,学费、生活费都是靠采茶赚来的。”
采茶制茶不仅辛苦,而且收益极其微薄,在林振传的记忆中,村里的茶农为了卖茶叶,要冒着危险挤三个小时的拖拉机进城,“五元一斤的茶,卖到后来只能一块钱甩掉。”
1992年,本已捧上铁饭碗的小学教师林振传,做出了一个决定——下海做茶。靠着“福建做茶、北上卖茶”的生意模式,以及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信念,只用几年时间,他就成为了北京茶叶圈内有名气、有实力的茉莉花茶经营者。
但林振传心里放不下的,仍然是家乡的白茶。
2004年,林振传将自己创立12年的“一品香茶厂”,更名为“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始了他的白茶事业。
这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举动。此前数年,林振传拜师新工艺白茶创始人王奕森,提高制茶技法;在文洋村建成第一座自有茶园基地,敲定优质原料;又推动基地通过中国产业研究所的认证,成为福建第一个有机茶基地。
林振传的这些动作,都可以总结成一个目标:要以品品香为品牌,振兴白茶。
整套振兴的思路,在多年后被他总结为简练的四个字:三高三化。
林振传的“三高三化”,是品品香白茶“高标准、高品质、高价值,茶园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的合称,也是他经营白茶事业三十多年,最核心、最宝贵的心得。
福鼎白茶的传统生产方式,在种植端由茶农散种,茶商收料;在生产端,靠的是古老技法,经验摸索;制成产品,也是各种规格,五花八门。
这导致了传统白茶的一系列弊病:没有明确标准,品质起伏不定,无法持续量产。也正是这些弊病,才让白茶始终是个小众品类,难以走出福鼎。
林振传的“三高三化”,要解决的就是这些弊病。
在标准化之下,福鼎白茶的传统制作技艺被重新提炼升华为四个字:“开、合、精、成”,并同时以现代化科技与管理,持续精进。
以“合”字工艺中的萎凋和干燥为例,福鼎气候潮湿多雨,使用“靠天吃饭”的日光萎凋,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量产的要求。
早在2011年,品品香便尝试用热风作为日光的补充。2015年,品品香又上线首条LED光源白茶萎凋自动生产线,通过温度与湿度的完全可控,实现了出品标准的统一,最终进化到今天的整条白茶精制自动化流水生产线。
原料是好产品的源头,但福鼎的茶园,大部分分散在山区,茶农的种植随心所欲,小农方式之下,原料的高品质无从谈起。
从1999年开始,品品香就尝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上游小农性质的种植源头产业化。2018年,品品香又尝试以“现代茶产业联合体”的形式,将分散在茶农手上的茶园组织整合,统一实施标准化种植、培训管理,进而实现供应链端的标准化。
一个典型的细节是,在品品香的统一管理下,所有纳入产业联合体的茶园,都坚持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物理防治替代农药,人工除草代替化学除草剂。
到2023年,品品香的自有茶园已达5100多亩,直控管理的茶园基地达4万余亩,占福鼎全域可种植茶园总面积的12%。
在林振传的努力下,茶园集约化、生产标准化之下的高标准、高品质产能,成为了品品香白茶高价值的起点。
只有标准化,才能确保足够的高品质产能,才能保障有足够的新茶去存成陈茶;只有存到更老的陈茶,才能保证有更好的好茶去卖,进而通过抬升高端白茶的存储,让更大的价值从理想化为现实。
很多人看不懂林振传为什么执着于茶园集约化与生产标准化,也正是因为没看懂产能之于白茶品质的科学逻辑。
但这仍不是振兴白茶的全部,林振传的标准化,不仅要把白茶的种植端与生产端做成标准,还要将终端产品也做成标准。
如2013年前后,假冒年份、等级的“伪老白茶”充斥市场,品品香顺势推出了主打老白茶的“晒白金”系列产品。
“晒白金”产品一改白茶产品五花八门的规格,做出了5克一块的梯形小金砖,饮用便捷,无论煮泡,杯杯都是一样的规格、一样的味道。
而且每一份“晒白金”产品上,都以4位数编码,将产品年份、等级与产地明确标出,用“身份证”的方式,把白茶做成了标准、规范的产品。
最终,林振传还以一家企业的规范,为全行业建立了规范——2020年,品品香的企业标准,最终升级为白茶行业的团体标准。
从传统农业的粗放,到现代种植的集约;从传统技艺的经验,到现代工艺的标准;从产品身份的模糊,到产品价值的明确……
品品香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与投资。这让一些人产生了议论,批评林振传放着现成钱不赚,净干绕弯子、走远路的“傻事”。
但林振传却不以为意:
“品品香做事,每一件都要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对高标准、高品质、高价值有好处。”
将“三高三化”先刻在自己心中,继而投射到消费者心中,这让品品香最终成为福鼎白茶的代名词——消费者每当提到白茶,首先想到的就是品品香。
2023年,品品香已经连续11年位列中国白茶销量冠军,但此时的林振传却更加着急。因为在“三高三化”中,他还有未完成的关键一环:品牌化。
“前三十年,我只是做好了产品,后三十年,我要把品牌做好。”
在公司内外,林振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离开品质谈品牌,都是把别墅建在沙滩上。”
三十多年来,他也总是自谦只做了品质这一件事。但即便在“只抓品质”的时代,林振传在打造一块好品牌上的努力,也从未松过劲。
历史上的白茶,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流通的重要商品之一,福建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从2016年起,品品香便积极参加由福建农业农村厅牵头的“闽茶海丝行”活动。
此后几年,品品香又将福鼎太姥娘娘、妈祖等当地文化要素,应用到全新升级的门店形象中;将白牡丹产品升级为丝路系列,从视觉上让消费者产生品牌与海丝文化的直观联想。
同时,品品香还与保时捷、奔驰等汽车品牌合作、与艺术家联名、赞助国际性高尔夫活动……这些都让人看到了一个狠抓品牌的林振传。
近两年,林振传在公司内外谈论最多的内容,也变成了品牌,甚至直言:
“中国茶如果不成就品牌,永远就是一片树叶。”
有些人认为,林振传如此强调品牌,无非是摇旗呐喊,要让品品香多赚一点钱。
这句话既对,但也不对。
更有影响力的品牌,意味着更多的收入与利润,品品香自然是受益者,但在品品香的背后,还站着整个福鼎白茶产业,以及上万名靠茶吃饭的农民。这也是林振传最惦记的。
2017年的冬天,林振传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的另一端,是福鼎当地畲族村落的一位小学教师,他提出了一个请求:
“林总,您可不可以帮帮我们村?”
林振传很熟悉这个村子,那里海拔600多米,生态环境极其利于茶叶种植。但那位小学教师却告诉他,村里的茶根本卖不掉。
第二天一大早,林振传就赶到了村里。他发现一位茶商在当地做了三年白茶,欠下了几百万债务,仓库里还压着两百多万的产品。
当时的白茶正值上升行情,并不发愁销路。林振传一尝之下,顿时恍然大悟——这些产品香气低沉,滋味淡薄,自然无人问津。
身为白茶专家,林振传很快猜到了原因:茶农的种植管理不严,制茶工艺也不规范,结果导致口感香气都不达标。
这个发现,最终成为了品品香组织“现代茶产业联合体”的开端。
在种植被纳入统一标准管理后,当地的原料品质很快得到了提升,借助品品香的品牌效应,当地茶叶最终被制成畅销产品。从企业到茶农,整条产业链的收益都涨上去了——根据统计,加入联合体的茶农,在三年时间里收入增长了6倍。
因此对林振传而言,品牌不只是自己的梦想,更是关系到许多人利益的责任与使命。
2012年,耗资千万的品品香白茶庄园落成。作为以白茶文化为主题的线下基地,来自各地的客户可以到茶园去采茶、到车间里去制茶、到庄园里品茶、学习白茶知识,以白茶文化为主体的工业旅游模式,因此在福鼎蔚然成型。
这又是一个身处传统产业,却不断用创新突围的标杆式案例——当行业普遍停留在卖茶的阶段,品品香已经开始打造文化,不仅让产品和文化走出去,也把外面的世界引进茶世界中。
很多人眼中的“傻事”,林振传一做三十年,让一片茶叶变成一个产业,并仍在努力让品牌变成世界的品牌。而品品香的成功,就是白茶的成功,白茶的成功,就是品品香的成功。
来源:天下有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