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盐源县地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南部,雄踞青藏高原东南缘,既是连接川西山地与云贵高原的地理要冲,也是古代“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关键枢纽。战国至西汉时期,生活于此的“徙”人与“笮”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明。其中,老龙头墓地作为盐源青铜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其墓葬序列
贵
博
新
展
探秘定笮
盐源老龙头出土青铜文物展
展览名称:探秘定笮——盐源老龙头出土青铜文物展
展览时间:2025年5月29日—8月29日
展览地点:贵州省博物馆7号展厅
主办单位:贵州省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院、西昌市文物管理所、盐源县文物管理所
盐源县地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南部,雄踞青藏高原东南缘,既是连接川西山地与云贵高原的地理要冲,也是古代“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关键枢纽。战国至西汉时期,生活于此的“徙”人与“笮”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明。其中,老龙头墓地作为盐源青铜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其墓葬序列从商末延续至西汉早期,完整记录了近千年间青铜文化的发展轨迹。本次展览精选老龙头墓地出土的200余件/套青铜文物,涵盖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仪器物与兵器等多个类别,系统展现了古“徙”人、“笮”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盐源老龙头作为定笮青铜文化的考古实证,不仅填补了西南夷“徙”“笮”人研究的空白,更以器物链与时空坐标,证明定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29日,贵州省博物馆邀您通过青铜器上的纹饰、铸造痕迹与历史密码,重走定笮先民的迁徙之路,解码西南夷文明的交融史诗。
部分上展特色文物:
1.三人背水铜杖首:这件青铜杖首采用三人背水的独特造型,整体可分为銎部、平台和人物三部分。銎部呈规整的圆筒形,通体饰以精美的螺旋纹饰。銎部上方连接一个倒圆锥形平台,平台如竹节造型,节纹清晰。平台上三名女性呈“品”形站立,人物服饰统一:头戴尖顶小帽,身着紧身上衣,下穿及膝筒裙,裙面装饰刺绣纹样。三人各背一个敞口深腹平底水罐,背带从罐腹绕过,上端紧勒于前额。人物面部表情生动,相向而立,张口作讴歌状,整体造型富有动感和韵律美。
2.三轮铜马车和铜立人:2020年,在盐源老龙头遗址第57号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组极具特色的青铜器,尤以三轮铜马车和铜立人像最为引人注目。出土时,铜立人像居于马车车舆之中,其双手持握着一件小型铜双耳罐模型。盐源老龙头出土的这辆三轮铜马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第一辆三轮铜马车,也是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这一发现,生动揭示了当时西南夷各族群通过车马交通实现物质文化交流,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风貌。
3.蛇蛙铜俎:俎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用于盛放祭品的器具。这件蛇蛙铜俎造型设计极具匠心,长方形案面的四周边缘装饰着32只立体蹲蛙,案面两端铸有两条阳线蛇纹。蛇首高昂,口中衔鱼,蛇身盘桓于案面中央。由两片栅栏式铜片构成案脚,其上铸有鱼纹装饰,鱼骨纹理刻画精细入微。整件器物从蛇身鳞片到鱼鳞纹路,都被工匠刻画得清晰可辨,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
来源:贵州省博物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