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见收割机缓缓驶过,麦秆被卷入机器,经过脱粒、分离等工序后,金黄色的麦粒倾泻而出,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丰收的喜悦也印在了农民的脸上,“今年小麦产量不错,质量也好,以前要一堆人收,现在一个人就能干了,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了20倍。”成都市晓梅家庭农场负责人
5月中下旬,成都东部新区养马街道迎来了小麦丰收的季节,金色的麦田一望无垠,微风拂过,掀起层层麦浪,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在街道徐徐铺展。
只见收割机缓缓驶过,麦秆被卷入机器,经过脱粒、分离等工序后,金黄色的麦粒倾泻而出,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丰收的喜悦也印在了农民的脸上,“今年小麦产量不错,质量也好,以前要一堆人收,现在一个人就能干了,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了20倍。”成都市晓梅家庭农场负责人田大福边驾驶着收割机边感叹道。
据了解,为降低田间作业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2025年养马街道着力探索机耕机播、无人机“一喷三防”、收割机收获全程机械化小麦种植模式2000余亩,落实各项科学田管措施,推动小麦单产稳步提升,此次小麦产量达544吨。
近年来,养马街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2024年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超额完成105%,总产产量达16639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形成生态循环新模式,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筑牢根基。
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养马街道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24年累计发放补贴6.23万元,新增85台(套)中小型农机具投入使用。如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6%,“铁牛” 取代“耕牛”,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益。
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2024年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14人、高素质农民100人次,通过农技指导服务机制,实现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5%,让“科技兴农” 从理念变为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盘活低效闲置土地1897.84亩,创新推行“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参与” 模式,推动土地资源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牵引200余户经营业主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本地+飞地就业6万人次,村集体增收145万元,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效的多赢局面。
未来,养马街道将持续深化农业供给结构性改革,加快数字农业、品牌农业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南阳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