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教育部公示曲靖医专拟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命名“曲靖健康医学院”,引发当地市民热议。这场关于校名的争论,本质是高校特色定位与大众认知习惯的碰撞,也折射出高等教育更名过程中如何平衡专业性与传播性的深层命题。
5月22日,教育部公示曲靖医专拟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命名“曲靖健康医学院”,引发当地市民热议。这场关于校名的争论,本质是高校特色定位与大众认知习惯的碰撞,也折射出高等教育更名过程中如何平衡专业性与传播性的深层命题。
支持“健康”入名的观点认为,校名突出办学定位是教育部新规的导向之一。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新增“健康”二字可明确该校聚焦大健康产业的办学方向,例如开设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特色专业,与传统医学院形成差异化。这种命名方式也符合近年高校更名趋势——如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均通过关键词强化学科特色。
但反对声音更为强烈。不少市民指出,“健康”一词在医学领域属于泛化概念,易让公众混淆学校的核心属性。“曲靖医学院”的命名更符合传统认知,简洁直接且便于记忆,既能涵盖临床医学、药学等核心专业,也不妨碍未来拓展大健康相关学科。正如网友所言:“华西医学院、湘雅医学院从未刻意强调‘健康’,但其学科实力与行业认可度有目共睹。”
事实上,校名争议的背后是对高校长远发展的深层关切。一个朗朗上口的校名不仅影响招生宣传效率,更可能伴随学校数十年甚至百年。若选择“曲靖健康医学院”,短期内需投入更多资源引导公众理解其定位;而“曲靖医学院”则可借力传统医学教育的品牌认知,快速打开市场。对于刚升格的本科院校而言,后者或许更有利于初期的生源积累与行业融入。
高校命名从来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需要综合政策导向、地域文化、学科布局的系统工程。曲靖医专的更名争议,为同类院校提供了重要参考:在追求特色化的同时,需充分考虑名称的传播成本与公众接受度。或许正如教育界人士建议,可采取折中方案——如保留“医学院”核心词,通过副标题或学科群形式凸显健康特色,既坚守医学本质,又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无论最终定名如何,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成效,这才是赢得社会认可的根本所在。
来源:文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