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M最新研究揭示病毒入核新机制,长效抑制剂改写艾滋病治疗格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18:25 2

摘要:近日,山东大学药学院展鹏课题组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药学院贾海永课题组,在Acta Materia Medica上发表了题为“Revolutionizing HIV treatment: unveiling the new frontiers of HIV cap

近日,山东大学药学院展鹏课题组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药学院贾海永课题组,在Acta Materia Medica上发表了题为“Revolutionizing HIV treatment: unveiling the new frontiers of HIV capsid research”的评论文章,深入探讨了HIV衣壳蛋白(CA)的前沿研究及首个CA抑制剂lenacapavir(LEN)的重大意义。

CA与NPC:HIV的致命“破关”与“潜入”

近期一篇发表在Cell上的研究(Cell. 2025;188:930-943.e21.)揭示了HIV-1 CA如何利用核孔复合体(NPC)实现入核。超分辨率显微镜和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显示,完整的CA六聚体在感染后24-48小时聚集在NPC处并诱导其结构破坏,CA主动破坏而非被动穿越NPC架构,利用自身独特的几何和生物力学特性完成入核这一病毒生命周期关键阶段。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苯丙氨酸-甘氨酸(FG)重复核孔蛋白(Nups)在CA穿越NPC时使其直径扩张,完整的NPC在立体上阻碍CA的通过,而结构受损或扩张的NPC则允许转位。这项研究为HIV-1感染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强调了病毒和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在病毒进入过程中的重要性。

LEN:精准阻击CA,多维度抗击HIV

2022年,首款CA抑制剂LEN获批用于治疗多重耐药HIV-1感染。LEN通过竞争性结合CA上的FG-Nup位点,阻断核转运并稳定细胞质中的衣壳,防止病毒RNA过早暴露和免疫识别。它还能干扰Gag多蛋白处理,抑制病毒成熟与释放。LEN作为一种先锋长效CA抑制剂,结合了卓越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高临床疗效。单次皮下注射927mg可维持≥6个月的治疗浓度,为HIV预防提供了长效方案。在非洲青少年女性预防试验中,LEN达到了100%的预防效果。此外,LEN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最大化抗病毒效果,最小化潜在不良反应,并更有效应对耐药性。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HIV研究的新征程

结合Beck团队在CA-NPC机制上的突破,CA生物学研究与创新药物设计的融合开启了抗病毒治疗新时代。未来药物设计可聚焦调节病毒CA的稳定性和成熟度,利用纳米技术开发靶向HIV感染细胞的药物递送系统,提高生物利用度和药效;进一步优化计算机药物设计技术,更精准预测潜在药物与CA和NPC的结合亲和力,加速药物发现进程。这些研究不仅为HIV-1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也对其他依赖CA的病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本文:

Wang M, Xu SJ, Jia HY et al. Revolutionizing HIV treatment: unveiling the new frontiers of HIV capsid research. Acta Materia Medica. 2025. Vol. 4(3):340-343. DOI: 10.15212/AMM-2025-0012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AMM-2025-0012

通讯作者介绍

展鹏 教授

山东大学教授,博导。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山东省杰青、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骨干;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长期从事抗病毒药物研发;共同研发的两个候选药物分别进入I期和II期临床,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Chem Soc Rev、Sci Adv、Adv Sci、J Med Chem、Acta Pharm Sin B、The Innovation、Drug Resist Updat、Med Res Rev、Sci China Chem、Commun Chem、J Med Virol、Antivir Res等期刊,最新成果即将发表在Cell Metab、Nat Commun等,H指数为51;申请及授权专利30余项;主编专著/教材5部,副主编及参编专著及教材10余部。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化专委会青年委员、老年药学专委会委员;兼任药物分子设计与评价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担任欧洲药物化学杂志副主编、J Mol Struct编辑;J Med Chem、J Enzyme Inhib Med Chem、Expert Opin Drug Discov、中国药物化学杂志、药学进展、大学化学等期刊编委,药学学报(中英双刊)、Acta Materia Medica、Pharm Front、中国化学快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Smart Molecules等期刊的青年编委;在Acta Pharm Sin B、Pharmacol Res、Drug Discov Today、Eur J Med Chem等客座主持专刊10余次。获中国药学会青年药物化学奖、国际抗病毒会议旅费奖等。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及“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

贾海永 副教授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优秀教师。主要从事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厅级项目4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校科研计划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Med Chem、Eur J Med Chem等发表论文13篇,其中Top一区SCI论文4篇,二区SCI论文3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美国专利1项。担任《中国医药工业杂志》青年编委,《药学科学前沿(英文)》青年编委,山东省青年医务者协会药物药理学分会委员,肝病分会委员。

来源:ISE国际科学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