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种地赔光老婆本,5年后靠菌中之王亩赚3万,一年进账4000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18:34 2

摘要:“甘寒无毒,益肠胃,化痰理气”,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寥寥数语,就道尽了羊肚菌的养生真谛。这种形似羊胃、布满蜂窝状纹理的菌类,早在清朝便跻身‘山珍贡品’之列,连鲁迅先生收到友人从河南寄来的羊肚菌时,也忍不住在日记中写下‘甚鲜’二字。”

羊肚菌为何能被誉为“菌中之王”?

“甘寒无毒,益肠胃,化痰理气”,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寥寥数语,就道尽了羊肚菌的养生真谛。这种形似羊胃、布满蜂窝状纹理的菌类,早在清朝便跻身‘山珍贡品’之列,连鲁迅先生收到友人从河南寄来的羊肚菌时,也忍不住在日记中写下‘甚鲜’二字。”

既为菌中之王,价格自然是低不了的。当第一茬羊肚菌破土而出,其身价便随着泥土的芬芳水涨船高。在上海练塘的种植基地,品相姣好的鲜货能卖到120元一斤,若制成干货,甘肃产地的精品干片甚至标出600元一斤的高价,更不用说欧洲市场上4.1万元一斤的“天价”干品,堪称“舌尖上的黄金”。

这份矜贵,源自它对生长环境近乎苛刻的要求——需在低温高湿的林地腐殖土中孕育,依赖独特的共生菌丝汲取养分。但人工种植技术的突破,正让这份山野珍馐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让羊肚菌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功臣自然不止科研人员,新农人也需要被看见。福建小伙郑羽翔就是其中一位,他靠着羊肚菌一年进账4000万。

故事要从 2014 年说起。从造船厂离职准备创业的郑羽翔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四川正在大力推广种植羊肚菌,他跑到市场上一看,羊肚菌干品的售价竟然高达2000元一斤,这让郑羽翔一下子就找到了目标——他要种羊肚菌。

要知道,当时的菌菇价格顶多20元一斤,即使是高端的牛肝菌也不过100元一斤,这羊肚菌真堪比地上黄金。事不宜迟,郑羽翔找亲戚和朋友凑了 600 万元到四川绵阳,向专家学习种植技术,并流转 800 亩地开始种植。

那时的他每天守在棚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期待羊肚菌的丰收场景。福建老家的父母担心他吃不惯川菜,每周寄来咸鱼干。因收快递不便,他结识了镇上帮忙的成玉梅,一来二去,两人暗生情愫。郑羽翔想着等赚了钱,就娶成玉梅回家。

然而现实残酷。2015 年 3 月采收时,羊肚菌的平均亩产仅 70-80 斤,是预期亩产量的三分之一还不到,销售额 也只有380 万元,600 万本金亏损超 200 万。合伙人撤资,亲戚讨债,他陷入绝望:原本计划的彩礼钱没了着落,甚至怀疑自己能否给成玉梅稳定的生活。

2015 年 5 月,郑羽翔回到福建老家,打算打工还债。忙碌之中他对成玉梅的思念依旧难解,被思念击破防线的他试探性地给成玉梅发去了消息。没想到,手机另一端的成玉梅很快回了消息,即使他欠债两百万还是愿意和他在一起。

带着让成玉梅过上好日子的决心,第二天,郑羽翔借了 80 万元返回四川。这一次,他带着十多本笔记本扎进基地。笔记本里记满了走访四川各地种植户的心得:土壤湿度、菌丝生长条件、不同气候的应对方法......

他盯上了液体菌种技术 —— 传统固体菌种成本高、易污染,而液体菌种可批量培养。尽管同行认为菌丝在液体中难以存活,他仍坚持实验,在实验室反复尝试 2000 多次。

2016 年底,他在 200 亩大棚试种液体菌种。2017 年 2 月,当他看到棚内密密麻麻的羊肚菌时,激动地将成玉梅带到基地。那年,亩产达 500 斤以上,销售额 600 多万元,他终于还清了外债。

那段时间,两个人都在憧憬未来的幸福生活,可很快,噩运又降临了。

2019 年,郑羽翔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1000亩,可四川鲜羊肚菌收购价从 60 元暴跌至 30多元一斤,种植户纷纷抛售。大家都慌了手脚,生怕晚一天就亏更多更狠。

但郑羽翔似乎很坐得住,别人恨不得把羊肚菌全卖了,他却一个都不卖。这是为什么?

原来他决定将鲜菌烘干成干品囤货,他根据市场规律判断中秋前后干货会涨价。

果然,9 月干品价格从 450 元涨至650元一斤。按 8 斤鲜菌烘干1斤干品计算,折合鲜菌售价约80元一斤,比同期鲜卖多赚近50元一斤。

那年,他的 1000 亩基地产出 50 多万斤羊肚菌,一亩最高能赚5万元,销售额达 4000 万元。而成玉梅也早已成为他的妻子,两人在大棚旁留下无数并肩奋斗的身影。

来源:投农业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