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 2025 年过半,资本市场的年中 "航向标" 陆续揭晓。在近期密集召开的券商中期策略会上,机构对下半年市场的研判形成三大核心共识 —— 中国经济的韧性密码、科技创新的增长引擎、中国资产的重估机遇,勾勒出一幅充满确定性的投资蓝图。这些共识不仅是对当下经济图
随着 2025 年过半,资本市场的年中 "航向标" 陆续揭晓。在近期密集召开的券商中期策略会上,机构对下半年市场的研判形成三大核心共识 —— 中国经济的韧性密码、科技创新的增长引擎、中国资产的重估机遇,勾勒出一幅充满确定性的投资蓝图。这些共识不仅是对当下经济图景的精准描摹,更预示着全球资本配置的新趋势。
共识一:韧性经济的 "三重底气" 支撑增长基本盘
当全球经济还在复苏迷雾中探寻方向,中国经济已用一组 "超预期" 数据勾勒出稳健轮廓:2025 年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5.4%,较去年四季度提升 0.6 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对增长贡献率达 68.3%,投资结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 12.5%。这组数据背后,是 "三驾马车" 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
消费马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激增 42%,智能家居渗透率突破 35%,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至 46%;
投资马车:1-4 月新基建投资增速达 18%,特高压、数据中心等七大领域累计开工项目超 2.3 万个;
出口马车: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至 2.1% 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量逆势增长 93%,占全球市场份额 38%。
券商研判指出,政策工具箱的持续发力是韧性的关键支撑: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 1.2 万亿元,消费券发放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加 50%,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补贴覆盖率提升至 65%。更值得关注的是,新旧动能转换按下 "快进键",AI 产业规模半年增长 27%,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 62%,新质生产力对 GDP 贡献率已达 28%,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力量。
共识二:科技创新的 "金字塔" 布局引领产业跃迁
在所有券商策略报告中,"科技创新" 如同一条金线贯穿始终,形成从底层技术到应用场景的 "金字塔" 投资图谱:
底层技术攻坚:半导体领域,中芯国际 14nm 制程良率提升至 95%,长江存储 3D NAND 产能突破 30 万片 / 月;AI 领域,百度文心大模型迭代至 4.0 版本,训练效率提升 200 倍;
中端设备突破:工业机器人密度达 392 台 / 万人,超越全球平均水平(140 台);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从 2020 年的 6.7% 提升至 18.5%;
场景应用爆发:智能驾驶渗透率达 41%,L3 级车型销量占比突破 15%;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 8000 万台,服务企业数突破 60 万家。
政策端的 "组合拳" 正在重塑创新生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 120%,科创板硬科技企业占比达 89%,天使投资个人所得税优惠覆盖 23 个重点城市。国泰君安测算显示,2025 年科技板块研发投入增速将达 19%,显著高于全市场平均的 8.5%,这种 "研发红利" 正转化为股价的 "成长溢价"—— 科创 50 指数年内涨幅达 22%,领跑主要宽基指数。
共识三:中国资产的 "估值觉醒" 开启重估周期
在全球资产配置的坐标系中,中国资产正展现出独特的 "避风港" 属性:MSCI 中国指数市盈率仅为 11.2 倍,较标普 500 指数折价 58%,而股息率达 3.2%,高出发达市场平均水平 1.1 个百分点。这种 "价值洼地" 效应吸引着增量资金加速入场:
北向资金:5 月单月净流入超 680 亿元,创年内新高,银行、消费、科技成增持前三;
主权基金:新加坡 GIC 增持 A 股比例提升至投资组合的 15%,挪威央行将中国股票配置比例提高至 7%;
险资入市: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拟从 30% 提升至 45%,预计带来超万亿增量资金。
券商指出,这种重估逻辑具有 "双重驱动":一方面,经济基本面改善推动 PE(市盈率)修复,预计 2025 年 A 股动态 PE 将回升至历史中枢的 14 倍;另一方面,"中特估" 体系构建带来 PB(市净率)重估,央企上市公司平均 PB 仅 0.85 倍,修复空间达 30%-50%。申万宏源测算显示,若中国资产估值回归至全球中等水平,A 股总市值有望增加 12 万亿元,相当于 2024 年 GDP 的 10%。
共识背后的投资地图:三条主线勾勒机遇空间
机构基于三大共识,勾勒出下半年投资的 "热力图":
硬科技突围:聚焦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不足 20%)、工业软件(替代空间超 5000 亿元)、航空发动机(自主率仅 6%)等 "卡脖子" 领域;
新消费升级:关注银发经济(2025 年市场规模将破 10 万亿)、国潮品牌(李宁等龙头市占率提升至 35%)、健康消费(益生菌市场增速达 28%);
低碳经济链:围绕光伏 HJT 电池(转换效率突破 26%)、储能液冷技术(渗透率年增 15%)、新能源汽车出海(目标 2025 年占全球 30% 份额)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主题投资与产业趋势正形成共振: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半年上涨 140%,AI + 医疗板块订单增速达 90%,这种 "政策催化 + 业绩兑现" 的双重逻辑,正在打开结构性机会的 "天花板"。
当券商的中期策略形成共识,资本市场的 "中国叙事" 已清晰可辨。从经济韧性的 "基本盘" 到科技突破的 "增长极",再到资产重估的 "价值锚",这三大共识不仅是对当下市场的解读,更是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前瞻预判。在全球资本重新审视 "中国权重" 的时刻,这些共识所描绘的投资图景,或将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钥匙。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