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中强调,“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人民政协网
第二时间
我们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但我们会在第二时间权威发声。第二时间,与您相伴。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中强调,“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一周年之际,以“长城之约 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5北京长城文化节在北京延庆开幕,众多委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长城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展开深入讨论。
科技赋能,让长城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小时候,我跟随我的父亲罗哲文上山考察长城,在路上就得花费三四个小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誉为“万里长城保护第一人”的罗哲文之子罗杨讲述了罗哲文考察长城的故事。他说,那时候干粮、水壶、稿纸和铅笔就是罗哲文记录长城的“全副身家”,几十年来,他多次徒步考察,几乎跑遍了长城全线,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着长城的点点滴滴。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京建筑大学团队构建的长城数字化数据库。现场,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展示了团队通过测绘、三维激光扫描以及航拍等技术手段,对长城沿线488处的院落调查登记的近1500份档案。
从罗哲文时代仅有的稿纸和铅笔,到如今先进的航拍和激光扫描技术,一代又一代人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长城故事,而技术迭代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对长城保护工作、长城文化传扬工作提出了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严苛要求。
万里长城,威武雄壮。可长城到底有多长?2024年10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刘文艳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活动上表示,“通过文物部门的传统考古学和现代测绘技术集合,我们彻底搞清了各时代长城的总长度——21196.18千米。各遗存,我们也知道它的位置、它的保护情况。”
“科技的赋能,让长城的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张大玉表示,应大力加强对长城相关数据的收集工作,涵盖珍贵的历史文献、详尽的地方志,也包含清晰的遥感影像以及细致的实地考察记录等。此外,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数字化平台,集成GIS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长城资源的数字化展示、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如此一来,长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都能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为长城保护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文旅融合,感受“可触摸的历史”
“我们要保护长城却不能只保护长城。”张大玉表示,长城和沿线的村落共同构成了一个军事防御体系,是完全不可分割的整体。“长城周边的许多村落现在仍保留了古代军事防御格局、商贸生活以及非遗技艺等独特的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活化再利用,带动沿线村落协同发展,是下一步长城保护工作的重点。”
如何整合长城周边资源?张大玉的答案是“由点成线,连线成片”。
他以北京密云古北水镇为例阐述了长城资源和村落有效融合的关键——古北水镇依托司马台长城的资源,将周边8个自然村的资源进行了高效又系统的统筹,将传统聚落风貌特色通过现代方式进行再造,打造出了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现代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成为北京人的“后花园”,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要积极鼓励并支持当地民众参与到长城的开放展示工作中来,让他们在保护过程中切实受益,从而激发他们保护长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探讨并构建一种良性互动的保护模式。”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表示,要有效整合长城与周边关联文物、非物质遗产、自然资源等,鼓励开展长城关堡及沿线古村落、古建筑活化利用,建设长城主题游径;推动长城遗产资源带动乡村发展,区域协同,促进长城对区域社会文化建设的作用。
房山区政协委员、首都博物馆馆长郭京宁建议,可以联动周边的长城景点,打造“长城文化带”旅游集群,延长游客驻留时间,带动长城周边村落的经济发展,为长城村落保护提供可复制的范本。
赓续文明,讲好新时代“长城故事”
自2019年7月24日《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审议通过以来,北京市率先启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构建“一线多珠”的发展格局。其中,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作为标志性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从“物态展示”向“文化叙事”的转型升级,助力讲好新时代“长城故事”。
“改造后的博物馆将形成‘馆在景中、景在馆中’的文化地理景观。”郭京宁介绍,新馆将通过“隐于自然、显于文化”的设计哲学,既隐喻长城“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又构建起“人在馆中走,长城入画来”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同时将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打造数字展厅,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长城“军事攻防、民族融合、精神传承”等多重文化内涵,通过游客的沉浸体验,理解长城文化的内核,实现长城文化的有效传播。
郭京宁还建议,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通过举办线上展览、学术研讨和文化交流活动,打破地域限制,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借助网络深入了解长城文化,真切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魅力,向世界讲述“长城故事”。
“初登长城是在我36岁的时候,正处于我人生中最豪迈的时期,创造了不少与长城有关的诗词。”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汪国新表示,文艺作品是传播长城文化的有效载体,呼吁更多文艺界人士通过书画创作、艺术展览等形式,激发公众保护长城的意识,让千年长城在当代艺术的滋养下,绽放出独特的文化生机,成为讲好新时代长城故事的有效路径。
记者:洪琳 韩月 汪凯
文字编辑:李彬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