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保定“90”后教师:从研究生到技校老师,做职教路上的“摆渡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3 17:45 2

摘要:顾迪南,男,1990年生,河北省保定市人。2021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后入职保定技师学院,主要负责中德双元制教学体系中的PLC自动化控制课程教学,同时承担职业技能大赛选手指导工作。

顾迪南,男,1990年生,河北省保定市人。2021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后入职保定技师学院,主要负责中德双元制教学体系中的PLC自动化控制课程教学,同时承担职业技能大赛选手指导工作。

自2021年起担任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竞赛教练员;

2023年全国机械行业选拔赛工业4.0项目中,顾迪南获评“优秀教练员”,指导团队最终斩获2023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优胜奖;

2023年获中国机械教育协会授予“全国机械行业产教科融合先进工作者”称号。

4月26日,河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4.0赛项现场,来自10个地市的20名选手正激烈角逐。裁判录分室内,身着深蓝制服的裁判长助理顾迪南快速处理着赛事文件。“顾老师,这个评分细则需要确认。”面对裁判员的询问,他立即停下工作,耐心解答。

“比赛遇见了太多在智能制造领域深耕的同路人,我们交换的不只是技术经验,更是珍贵的友谊。”赛后,顾迪南在朋友圈写道。

5月初,记者见到顾迪南时,他刚刚结束裁判工作,重新回到课堂。这种在“裁判席”与“讲台”之间的身份转换,如今已成为这位90后教师的职业常态。

顾迪南(前排左三)在河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4.0赛项现场(受访者供图)

高考那年,顾迪南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和大多数考生一样,眼中写满迷茫。“因为什么都不懂,当时对专业选择完全没有概念。”他坦言,最终选择电气工程专业更多是出于现实考量,“家里人都是老师,在他们的建议下选择了这个专业,主要还是看重就业前景比较好。”

虽然家中多为教师,起初他并未将“教书育人”视为职业选择。“因为从小在家属院长大,我当时其实很抵触当老师。”他坦言。2021年从华北电力大学硕士毕业时,为满足实习要求,他来到保定技师学院任教。

正是在这段实习经历中,他才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实习的时候给学生讲课,我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自然地传递出去。”顾迪南说。

保定技师学院院长崔欣回忆道:“顾迪南第一次上课时,我以为他之前讲过课,大多是新老师第一次上讲台都不敢直视学生,但他当时表现得非常自然。”研究生毕业后,顾迪南便留在了保定技师学院,承担起了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实验班(以下简称“中德班”)的教学任务。

顾迪南负责中德班的教学工作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被拆分为26个实用模块,紧贴企业岗位需求。“我们更多的是布置任务,再通过过程指导和成果验收来完成教学,这对师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顾迪南介绍道。

回忆起刚执教的日子,顾迪南说:“从能讲课到讲好课,这段路我走了很久。那时我和学生几乎是一起成长。”备课时常会遇到难题,他索性把犯错变成教学契机。“有时明知某个环节容易出错,就等着学生踩坑,再带着他们一起解决。”

但他很快发现,许多学生面对问题时要么支支吾吾,要么词不达意。“他们这种‘学生气’的表现,是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顾迪南说。

顾迪南(左一)在指导学生(刘浩摄)

令顾迪南记忆深刻的,是学生陈日耀刚入学时的情景。一次课堂上,顾迪南发现陈日耀对着操作设备发呆。顾迪南没有着急给出答案,而是说:“上品牌官网找客服电话,直接告诉他们你不会用。”经过反复练习,不善表达的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专业地描述技术问题。

“顾老师最厉害的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我一步步自己解决问题。我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一整套机电一体化系统了。”陈日耀告诉记者。尽管尚未毕业,陈日耀已经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入职邀约。

“技术放在了学生身上,无论什么时候心里就会不再迷茫,也不再害怕。”这是他带领这群职教孩子们逐渐成长的教学心得。顾迪南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教会学生实实在在的技能,拥有就业的底气。

除了课堂教学,顾迪南还肩挑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指导任务。回忆起2020年第一次带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届河北省选拔赛,他坦言那是一次难忘的“挫折教育”。

“当时觉得领导选中我,说明我有点水平,指导比赛肯定十拿九稳。”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当时比赛结果很惨烈,派出的是学校里比较优秀的学生,但跟其他学校学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就像民兵遇到了特种兵。”顾迪南说。

“比赛照见了我和学生们的不足,也让我们看到了教学之间的差距,以及学生之间能力水平的差距。”顾迪南说。

第一次比赛的经历让他意识到,技能大赛不仅是学生能力比拼,更是检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尤其是大赛采用的多为一线最新技术。回到学校后,顾迪南开始调整课程结构,将竞赛内容融入日常教学,逐渐摸索出一套“以赛促教”的教学方法。

2023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顾迪南担任裁判员职位,带领河北省代表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同台竞技,并荣获优胜奖。这个成绩是对学生技能的肯定,也验证了他“竞赛反哺教学”的理念。

顾迪南(中)带学生参加比赛(受访者供图)

在顾迪南的实训课堂上,“真题真做”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育人理念。“我们的学生或许在学历上不占优势,但当他们真正掌握了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就业自然水到渠成。”谈到最让他欣慰的时刻,顾迪南说是接到学生报喜的电话。“他们告诉我,跳槽成功了、工资涨了,这让我真心高兴。”

顾迪南对当前就业市场有着独到见解:“‘就业难’的本质并非岗位不足,而是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他经常收到企业的反馈,最突出的矛盾是“工程师岗位招不到合适人才,而毕业生又找不到理想工作”。在他看来,职业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弥合这个供需鸿沟,让学生们用真才实学赢得市场认可。

学生正在操作设备(受访者供图)

保定技师学院就业处主任冯卓介绍,保定技师学院中德班三届毕业生90余名毕业生中,超半数学生已经进入国企、军工和高新企业核心技术岗位,还有部分学生入职德企。这一就业质量不仅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还吸引了人民网、河北工人报等央级、省级媒体的关注,并作专题报道。

如今,顾迪南所带的学生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课堂走向企业,从实验台走向产线、研究院,甚至海外车间,成为“入职即能上手”的一线骨干。

■转载自河北青年报保定播报微博

■编辑:葛博雪

■责编:于建超

来源:保定晚8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