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家媒体组团寻访!重庆工业职院“双师天团”修炼宝典藏不住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15:43 1

摘要:2024年9月8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杨洋教授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她作为“全国模范教师”代表参加了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并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唯一代表上台发言。

2024年9月8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杨洋教授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她作为“全国模范教师”代表参加了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并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唯一代表上台发言。

“全国模范教师”杨洋。

“记得那些与轮胎较劲的日子,从手掌磨出血泡到血泡破裂结茧,再到单手拎起轮胎的游刃有余,每一次的蜕变都伴随着无尽的痛楚与喜悦。这也让我在技能提升的同时,深刻理解工匠精神是对品质的执着,对完美的追求。”全国模范教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教授杨洋如是说。

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争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换得了轮胎,装得了电机,诊得准异响,修得好变速箱……作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杨洋教授每年坚持带学生深入头部企业跟岗实践,把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带回学校,编写6部教材,其中1部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配套双语资源被全国233家单位的近万名学员学习、被长安汽车用于培训31个国家的技术人员。

全国最美教师赵计平给学生上课。

除杨洋外,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有许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领域扎根30余年的“最美教师”赵计平,围绕“汽车医生”培养计划,牵头建立了国内汽车行业第一个《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培训能力标准》,创新与实践“五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她潜心教改,构建职群化能力模块课程体系,通过“三教”改革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群培养出2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走在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

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蘅,近几年当起了“主播”。为了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刘蘅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摸索制作出大量高质量在线课程。他从零开始带团队写脚本、拍摄剪辑,开通公众号,分享教育理念、方法与工具……服务1000余所学校、50000余名师生。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指导学生试验。

编写教材、牵头制定标准、录制在线精品课程……重庆工业职院的教师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教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大批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创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多个国家级团队。

铸牢立德树人之魂,点亮理想信念之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引领教师队伍躬耕教坛、教书育人,造就越来越多肩有大任、行有大徳的“大先生”。

“破立结合”深化教师评价改革

搭建多元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平台

不久前,重庆市教委公布了2025年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评选结果,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破立结合”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激发教师队伍生机与活力》《构筑教发中心“543”工作体系,铺就教师专业进阶快车道》入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标准领航、三阶五维、智能立体”的高职汽车教学创新团队培育模式》入选职业院校教师团队建设典型案例,《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教师培训基地高质量服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入选教国培基地建设典型案例。

这四个案例的入选,是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肯定。近年来,该校一直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健全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和保障机制,努力打造名师引领、德高技精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文能上讲台、武能下工厂,“文武双全”“双师双能”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炼成?多年探索中,该校构建起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分类管理和团队培育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教学适应期一教学成长期一教学成熟期”的“三阶递进”式教学名师发展路径,搭建多元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平台,形成了纵横联动的“立体交互”式教师培养体系。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青蓝”“栋梁”“头雁”等培育平台,构建起一条完整的教师人才成长体系。与此同时,学校建立四元八维动态评价机制,借力名师榜样引领、团体带动提升、教师交流互助等形式,整合“政行企校”资源,聚焦“师德为先、分类培育、分类遴选、分类发展、分类考核”等维度,构建分类管理团队培育机制,着力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

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以师德建设厚植精神沃土

奋力书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去年6月,许磊教授带领的物联网技术教师团队成功入选第五批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已经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连续第五次入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一直以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思想引领和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培育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组织引导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的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全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中。

思想政治是第一素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构建学校党委、院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教师党支部三级教师工作责任体系,出台《贯彻落实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任务清单》。建立教师党支部《重要事权清单》,组建科研团队、创新团队等10多个功能型党支部,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同时,推动教师思政与教学工作融合发展,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实训教学、顶岗实习等教育教学全过程,确保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指导学生实训。

每年9月是重庆工业职院的“师德师风宣传月”,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大学习、大自查、大整治”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广大教师明确师德红线、守好言行底线。同时,该校还将师德作为岗位聘任、职称申报先决条件,将教学为主型教师的教学业绩权重提高至70%,突出人才培养贡献度。构建“定量+定性”的“教学督导、教师互评、学生评教”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匠心育匠才,以师道传薪火,不仅锻造了一支“文能上讲台、武能下工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更用行动诠释了职业教育的责任与担当,是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学校供图)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