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从“五险一金”到“驿站”: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多维破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15:24 2

摘要:当京东外卖宣布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当物业小区陆续设立外卖骑手“驿站”,这些看似独立的创新举措,实则勾勒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变革图景。在平台经济重塑就业形态的当下,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在线教育教师等庞大群体,正从权益“边缘地带”逐步走向保障

当京东外卖宣布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当物业小区陆续设立外卖骑手“驿站”,这些看似独立的创新举措,实则勾勒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变革图景。在平台经济重塑就业形态的当下,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在线教育教师等庞大群体,正从权益“边缘地带”逐步走向保障“中心舞台”。

新业态劳动者的就业现状充满矛盾与困境。他们享受着灵活就业带来的自由,却也承受着收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的压力。以外卖骑手为例,日均工作超12小时、交通事故频发已是行业常态;网约车司机受制于平台算法,为完成订单不得不压缩休息时间;网络主播面临“吃青春饭”的职业焦虑;在线教育教师则在课时费克扣、平台规则变动中艰难谋生。制度层面,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难以适配新业态的“去雇佣化”特征,导致劳动者在社保缴纳、工伤认定、劳动纠纷中常陷入维权困境。

“五险一金”与“驿站”的出现,标志着权益保障开始向多维度延伸。京东外卖的社保举措,直击劳动者的生存底线,将“打零工”升级为有尊严的职业保障,从根源上消解劳动者的后顾之忧;而物业小区的“驿站”,则是对劳动者劳动过程的关怀,提供休息场所、饮水补给等基础服务,让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劳动者的“避风港”。前者解决制度性难题,后者关注人性化需求,二者共同构建起覆盖“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的完整保障链条。

当然,目前创新距离系统性保障仍有差距。从企业责任看,并非所有平台都有能力或意愿承担社保成本,部分中小平台甚至将风险转嫁给劳动者;从公共服务角度,“驿站”建设尚未形成标准化、常态化机制,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从法律层面,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平台责任边界等核心问题仍需立法突破。此外,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薄弱、行业工会组织缺位等问题,也制约着权益保障的全面落地。

破局之道在于构建“政府—平台—社会”协同共治的生态。政府应加快出台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细则,明确平台主体责任,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激励企业主动作为;平台企业需摆脱“零工思维”,将劳动者权益纳入商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灵活用工与稳定保障的平衡点;社会力量则应推动公共空间资源共享,鼓励更多社区、商场参与“驿站”建设,形成温暖城市的人文底色。同时,还需加强劳动者权益教育,支持行业工会组织建设,提升群体话语权。

从“五险一金”到“驿站”,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在重塑新业态经济的温度。当制度保障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我们终将看到,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活跃于网络屏幕的劳动者,不再是漂泊的“数字游民”,而是被城市温柔以待的奋斗者。唯有让权益保障成为新业态发展的“必答题”,才能实现经济创新与民生福祉的双赢。(许宏彦)

来源:娄底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