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前言: 治理食品行业“黑嘴”的破局之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13:53 2

摘要:按照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年来,频繁陷入舆论漩涡的中国食品行业,从“土坑酸菜”到“铅超标话梅”,从“代工乱

(唐成 牛安春 王淑军)按照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年来,频繁陷入舆论漩涡的中国食品行业,从“土坑酸菜”到“铅超标话梅”,从“代工乱象”到“配料造假”,食品安全问题屡屡突破公众底线。这些事件背后,不仅暴露出行业自律的严重缺失,更折射出消费者维权体系与监管机制的多重漏洞。在“黑嘴”横行的舆论环境中,食品企业既要直面自身问题,又要应对恶意抹黑;消费者既要维护合法权益,又需警惕信息失真。如何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已成为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命题。

行业自律缺失,成为黑嘴滋生的土壤——

食品行业的“黑嘴”现象,本质上是企业自律缺位与产业链失序的产物。以2022年“土坑酸菜”事件为例,插旗菜业作为行业龙头,将出口产品与内销产品执行双重标准:出口酸菜采用标准化腌制池,而国内销售产品则直接使用露天土坑腌制,工人甚至脚踩烟头混入酸菜中。这种“内外有别”的操作,源于企业逐利本性与违法成本的严重失衡。据涉事企业员工透露,国内违规生产仅面临千元罚款,而出口违规则需承担十万元级重罚,巨大的成本差异直接催生系统性违规。

代工模式的泛滥进一步加剧行业乱象。良品铺子作为年营收超80亿元的零食巨头,其产品多由分散的代工厂生产,如鸭脖来自湖北小胡鸭、藕粉由安徽燕之坊代工,导致品控难度陡增。2024年,其代工产品被曝掺杂木薯淀粉、酸辣粉“无粉”等造假问题,尽管企业宣称“检测合格”,但直播间紧急下架涉事产品的行为已暴露管理漏洞。代工模式下,品牌方对供应链的掌控力薄弱,极易滋生“黑嘴”操作——既包括代工厂以次充好,也涵盖品牌方对问题的刻意隐瞒。

维权体系失灵,暴露消费者困境与监管滞后问题——

消费者维权面临多重壁垒。法律层面,《食品安全法》虽明确“十倍赔偿”条款,但实践中举证难度极大。例如,盐津铺子2021年黑糖话梅铅超标事件中,消费者需自证购买凭证、损害事实,而企业则以“原料污染属个案”为由推诿,最终仅通过产品召回草草收场。即便成功维权,赔偿金额常限于商品价款的十倍,难以覆盖健康损害成本。更隐蔽的是标签瑕疵问题,如梦龙冰淇淋以植脂替代乳脂却合法标注,消费者因“不影响食品安全”而索赔无门,凸显法律条款的适用局限性。

监管体系的碎片化与滞后性同样制约治理效能。外卖行业“幽灵厨房”现象即为例证:无证商家通过伪造证照入驻平台,卫生检查时临时闭店或转移取餐点,监管部门难以及时查处。尽管《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平台审核资质,但实际执行中,第三方平台为追求商户数量往往降低审核标准。数据显示,2022年某外卖平台超30%商家证照信息存疑,暴露“以量换质”的行业潜规则。

破局路径,亟须构建“四位一体”治理生态——

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动透明化生产。企业需建立全链条追溯机制。参考广西柳州米粉、螺蛳粉产业经验,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将生产流程实时接入政府监管平台,利用AI自动抓拍违规行为。同时,推行“首负责任制”,要求生产商与销售商无条件先行赔付,再行责任追溯,倒逼企业严控质量。对于代工模式,应强制品牌方派驻品控团队,并公开代工厂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近年来,“一城一味”等品牌崛起的成功经验,彰显了“责任”的价值,企业积极承担责任,方能赢得消费者的选择。

二是完善法律惩戒体系,提高违法成本。现行《食品安全法》需增加“惩罚性赔偿”条款,对故意制售劣质食品的企业按销售额比例处罚,而非固定倍数。例如,可借鉴欧盟“最高处全球营业额4%罚款”的标准。同时,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屡次违规企业实施融资限制、市场禁入等联合惩戒,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三是创新监管机制,打通数据壁垒。应整合市场监管、卫健、公安等部门数据,构建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借鉴由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所属企业,北京信城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维护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2315平台的经验:‌强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升消费维权的效率和便捷性‌;促进消费环境的优化和市场的规范化‌,引导经营者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该平台在具体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投诉举报2409.4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1.6亿元,同比增长14.9%‌,12315平台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借鉴深圳市“智慧食安”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溯源。对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要求平台建立“先检后播”机制,主播需提供产品质检报告方可带货,避免“东北雨姐式”虚假宣传重演。

四是激活社会共治,提升公众参与。建立“吹哨人保护制度”,鼓励企业内部员工举报违规行为,并给予高额奖励。同时,完善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降低维权门槛。2023年上海首例预制菜集体诉讼中,200余名消费者通过协会代理成功获赔,为群体性维权提供范本。此外,媒体应强化深度调查,避免片面炒作或洗白,推动舆论监督理性化。

食品行业的“黑嘴”乱象,既是企业道德失范的恶果,也是治理体系滞后的缩影。根治这一顽疾,需要企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塑商业伦理,监管以“零容忍”态度筑牢制度防线,消费者以“较真精神”激活社会监督。唯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科技赋能的协同治理网络,才能让“舌尖上的安全”真正成为民生福祉的基石,而非舆论风暴的引信。

专家简介:

唐成系国家市场监管系统干部、高级工程师,曾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任AIM China主持工作副秘书长,负责“中国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运行推广,长期从事食品安全宣传、投诉维权、品牌建设、质量追溯、标识编码、扶优打假等工作,是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计量大学客座教授,农工党中央经济委委员、农工党北京市委社法委副主任兼秘书长。

牛安春系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委委员、副社长、编委委员,为食品产业发展服务二十余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十几年,是中国食品安全大会执行秘书长、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智库秘书长,全面负责“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交流大会”,是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理事。

王淑军系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任,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是国家认监委食品安全类认证技术工作组专家、国家级检验检测实验室评审专家,民盟中央科技委委员,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