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针对高额彩礼、婚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某地发文进行综合整治:根据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实际制定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在群众普遍接受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调整,推动倡导性标准逐步下降,鼓励“零彩礼”“低彩礼”。
近日,针对高额彩礼、婚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某地发文进行综合整治:根据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实际制定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在群众普遍接受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调整,推动倡导性标准逐步下降,鼓励“零彩礼”“低彩礼”。
可以说这是体恤民情,解决社会矛盾的一次有力举措。
原本情投意合的两人因为高额彩礼劳燕分飞,准亲家反目成仇的例子不在少数。
高额彩礼还滋生出骗婚等犯罪行为。当彩礼被视为女性的 “身价”,并被不断抬高时,不仅物化了女性,更与男女平等的现代文明背道而驰。
高额彩礼已经成为乡土社会沉重的“枷锁”。
但如果仅仅靠发文,或者村规民约来刚性约束彩礼的数额,而不是从高额彩礼的本质出发,其效果恐难持久。
高额彩礼的出现,有其原因。
现在适婚年龄段的青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加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不少农村老人把彩礼视作自己的养老钱,随着物价的上涨,彩礼也水涨船高。
其次,农民的收入偏低,养育子女费用高昂,彩礼还被视为对女方家庭养育女儿的补偿,这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此外,攀比心理作祟,似乎彩礼越高,象征女儿嫁得越好,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要想把彩礼真正降下来,就要从根源上认清高额彩礼的本质,解决上述问题。
一方面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振兴乡村,让农民在农闲时分也能参与生产经营,提高农民收入;二方面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不能让养老、医疗成为后顾之忧;三方面加大移风易俗宣传,让人们重塑婚姻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唯有打破“彩礼换养老”的恶性循环,才能让彩礼回归祝福本身,让婚姻回归纯粹,让乡村焕发新生。
来源:中国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