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深邃的理论内涵和广阔的视野,全景式、立体化地呈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图景。其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干部群众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理解“大道理”,读来如饮甘露、十分解渴,如闻战鼓、催人奋进。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胡代松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深邃的理论内涵和广阔的视野,全景式、立体化地呈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图景。其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干部群众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理解“大道理”,读来如饮甘露、十分解渴,如闻战鼓、催人奋进。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航灯”,更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定盘星”,确保哲学社会科学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浪潮中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通过学习《纲要》,我们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加强研究阐释中彰显担当作为。《纲要》指出,要“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更好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这为社科界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要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以“整钢”思维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历史维度等方面深化研究阐释,把蕴含其中的道理讲明白、学理讲清楚、哲理讲透彻。另一方面,要在大众化通俗化上做文章。《纲要》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运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表述来阐释深刻的理论。比如,用“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阐释“两个结合”,用“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用“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阐释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等。我们要学习和借鉴这种接地气、易理解的表达方式,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教育引导群众,更加广泛地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汇聚力量,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回答时代课题中彰显担当作为。《纲要》指出,要“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胸怀“国之大者”,紧盯党中央决策部署,紧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决定,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努力推出有深刻洞见、独特创见、战略远见的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要服务“省之大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发展的定位和要求,着眼于实施“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等重点任务深化研究,为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要心系“民之大事”,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沉到一线,精准“把脉”、摸准“病根”、开准“药方”,多出凝聚共识的高招、见效成事的硬招、造福于民的妙招,确保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社科研究的价值。
在推动学术繁荣中彰显担当作为。《纲要》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锐意创新,推动形成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学科布局。要打通“楚河汉界”,深耕“结合部”,勇闯“无人区”,有效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理念、方法创新,使跨学科这个“关键变量”真正成为社科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要按照拓宽视野、提高标准、强化管理的要求,加强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湖湘特色、全国声誉、国际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提质学术创新和交流平台,推进科研聚力。要引导社科工作者传承“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走出书斋,深入群众,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耳闻、目睹、足践之中见微知著、述学立论,营造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氛围,构建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为学术繁荣创造良好环境。
在促进文明交融中彰显担当作为。《纲要》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皇冠”,代表了人类文明的高度和深度,在促进文明交融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从跨文化的视野研究和阐释“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厚植文化根基和精神底蕴。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阐释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要以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等为契机,把国外社科专家“请进来”,深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学术合作,使社科专家在学术交流和文化交融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增益效应”,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要鼓励湖南社科工作者“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跨国交流项目,总结中国经验、阐明中国学术、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透过“湖南之窗”了解“湖湘文化”,透过“社科之窗”读懂“中国学术”,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总之,我们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为动力,在加强研究阐释、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学术繁荣、促进文明交融等方面积极担当作为,努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社科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选自《新湘评论》2025年第10期
编辑:胡雅南
↓ 新湘评论官方视频号 ↓
掌上阅读党刊
《新湘评论》
2025年第10期
进入电子刊
来源:新湘评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