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晚年自语:“我被蒋介石骗了,真是太糊涂了 ”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3 12:37 2

摘要:郑洞国是一个经历过许多战争的将军。他1903年出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他曾是一位非常坚定的国民党将领。可到了1948年,他却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很惊讶的决定——在长春投降了共产党。一个原本誓死效忠“党国”的老兵,为什么会转变立场

郑洞国是一个经历过许多战争的将军。他1903年出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他曾是一位非常坚定的国民党将领。可到了1948年,他却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很惊讶的决定——在长春投降了共产党。一个原本誓死效忠“党国”的老兵,为什么会转变立场?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时候,郑洞国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总”副司令,带着十万大军死守长春。可是战争的形势早已对国民党不利,尤其当解放军拿下锦州后,所有退路都被堵死,国军像困兽一样被围在城中,唯一的补给只能靠飞机空投。但长春的天空经常布满烟雾和炮火,飞机很难准确投下粮食,城里的士兵和老百姓都越来越饿,越来越绝望。

蒋介石两次从空中发来命令,催郑洞国突围,可是被围困的军队已经筋疲力尽。郑洞国也曾想逃出去,可哪里还有希望?前线早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许多士兵连站都站不稳了,还怎么突围呢?

就在这时,第六十军的曾泽生军长悄悄和解放军联系,准备起义。他写了一封信劝郑洞国一起行动,可郑洞国却坚决不同意。他回话说:“那是他自己的决定,我不参加。”

虽然郑洞国拒绝起义,但他没有下令去阻止曾泽生部队行动。当炸弹飞机想要轰炸这些正在起义的军队时,他反而制止了:“别炸了,他们以前也是自己人,现在炸只会让老百姓受苦。”

一天,新七军参谋长告诉他:“我们决定放下武器了。”郑洞国并不惊讶,他心里早已明白,战争已经输掉了,但他还是不愿和大家一起投降。

这时候,一封电报在外面悄悄转来。那是周恩来写给他的,里面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告诉他:“现在大局已定,再坚持只是白白牺牲;你若此时反蒋抗敌,就是人民的功臣。”可惜这封信因为混乱,一直到长春和平解放后才送到他手中。他读后非常感动,也很感谢老师的关心。

眼看突围无望,粮食见底,郑洞国决定准备“以死报国”。他向上级报告情况,杜聿明发电说蒋介石同意派飞机来接他,可他回答:“来不及了,我不能丢下士兵独自逃生。”

正当他要“自尽”时,门口的卫士冲进来抱住他,副参谋长流着泪劝他说:“将军,现在大家都等着你主持大局!”他终于被扶下楼,来到一楼大厅时,许多解放军已经站在那里,等他做决定。

那一刻,郑洞国心里五味杂陈,感动、无奈、不舍,全都交织在一起。他终于低头说:“我们放下武器吧。”

当他带着部队走出城门时,正好碰见了东北野战军的两位将军肖劲光和肖华。他们当晚设宴招待他,还不停地给他夹菜,可郑洞国神情低落,几乎没怎么说话。喝了几杯酒后,他才缓缓开口:“我在国民党二十多年,现在败了,听凭你们安排;只是希望我那些士兵能平安回家。”

他不愿登报,不愿广播,也不想出席宴会。他只希望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肖华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建议他去解放区后方的哈尔滨参观和学习,郑洞国答应了。他其实也好奇:共产党怎么赢的?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在哈尔滨,他一开始什么都不想看,只看报纸。可时间久了,他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就想去找答案。他主动提出要读毛主席的书,拿了一本东北版的《毛泽东选集》,这本书他后来一直保存着。

他读得越多,想得也越深。他常常自言自语:“我被蒋介石骗了,我当初的初心早就被忘记了。真是太糊涂了。”

虽然他开始理解共产党,但多年积攒的思想依然在心里打架。他常常半夜坐在床边,眉头紧皱,身体也渐渐出了毛病。

1950年夏天,中央批准他去上海治病。他路过北京时,周总理在家里设宴款待这位曾经的学生。那顿饭,或许让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这位曾经的“剿总”副司令,最后也明白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固执而停止前行。正因为他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不再继续错下去,历史才记住了他的转变与清醒。

来源:小糊涂萌萌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