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冷兵器时期的中国古代,以铁器为主的冷兵器是统治者必须掌控外,古武的流通也是对统治阶级的一大威胁。所以,古武的传播,大部分都是在统治者的严格监管下进行(门派),只有很小部分的小范围传播(家学)!
中华武术沦落为“舞术”,可悲可叹!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华武术没落至今的呢?
有人说是历史环境导致?
有人说是固步自封的思想导致?
更有媚外者说中华武术根本就是武侠小说中臆想出来的东西?
其实,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正视起来!
个人认为,中华武术的没落还真的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先从古代说起:
一:历史环境:
侠以武犯禁
在冷兵器时期的中国古代,以铁器为主的冷兵器是统治者必须掌控外,古武的流通也是对统治阶级的一大威胁。所以,古武的传播,大部分都是在统治者的严格监管下进行(门派),只有很小部分的小范围传播(家学)!
二:流通价值:
好投入低回报
古话说:穷文富武!
在温饱都没有保障的古代,习武,意味着高强度的运动,而高强度运动的后果就是高消耗。所以,需要超大量的摄入,不谈肉食,单就增加双倍以上的粮食摄入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支撑。
最大的问题是:相对而言的回报极低!
普通老百姓子弟习武,成年后很难以武为生。
古代以武入仕者微乎极微,“武状元”几乎可以说和平民百姓无缘。
入伍?非特殊情况下也没有可能,因为户籍所限,一般情况下户籍不会变动,农户就生生世世种田,“非正常情况下另说如战时抓丁”。
所以,除了真的是偏爱,或者特殊情况(如复仇,报国等),普通老百姓几乎无法习武,因为习不起!
三:传播
受限于时代环境问题,传播途径无非只有两种:
口口相传
书籍
这两种都注定传播范围狭小!
口口相传:没有固定范本,所以,传播内容无法统一!
书籍:识字率低下,纸张成本高昂,统治者的严格监管注定无法大量印刷!
四:思想
古武分门别类或者家学,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敝帚自珍)。
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限制大范围传播!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现代:
大家如果用心点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很恐怖的现象:
在中国国内,任何一个市级城市里,都有国外的武馆“跆拳道馆”“柔道馆”等!(不谈威胁论,怕被和谐掉)
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国外的武术馆能开遍中国?难道我们自己的国术不香吗?难道我们的国民真的不爱国吗?
我的理解为:不是的!
我提出几点观点供大家讨论一下:
一:成就感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提快,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变更,注定大部分人没有办法花掉大部分时间来专注于一件非生存需要的事情。比如:做菜,开车,练琴,习武!
这一点,国外很早就意识到了,而我们国内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意识到!
拿两个举例说明:
1:艺术类中的钢琴:
学员能够独立弹奏基本的教学选定曲目定一个级别
学员能够独立弹奏一定难度的教学曲目又定为一个级别
这样的流水线形的认证分类,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学习者内心的成就感,更在一定程度上让学习者有一个自我学习目标的建设,我学习的目标与我本人能力的相匹配度!
如:单纯的爱好者,我学习的目标是能装逼就够了,会弹,能弹,就够了,所以学的目标很明确!
再比如: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家长在让孩子学习前,可以考虑到很多元素,家庭条件,家庭环境,未来发展等,综合考虑后,能够明确的认识到让孩子学习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成就即可!
二:认证意识
这是一个把兴趣变成爱好,再把爱好变成成就的模式!
我们拿跆拳道来举例:
跆拳道级位晋升考核
级位称号的适用对象是从事和参与跆拳道运动、自愿申请晋2级并达到初级以上水平的中国跆协的个人会员。其中,10 级无需考试,学员学满 2 个课时后自动转为白带;每次晋级后完成规定课时方可申请晋升高一级级位。
晋级办法
中国跆协考试中心负责级位晋级考试相关制度规定的制定和监管,具体由区域性一级单位会员组织实施。
跆拳道的级位是对学员阶段性成就的认可!
跆拳道级位共分 10 级,以腰带颜色区分。初学者为十级,腰带为白色,级位由低到高级位区分具体如下:
十级白带:白带代表纯洁,练习者没有任何跆拳道知识和基础,一切从零开始。
九级白黄带:练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了解跆拳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技术,开始由白带向黄带过渡。
八级黄带:黄带是大地的颜色,就象植物在泥土中生根发芽一样,在此阶段要打好基础,并学习大地厚德载物的精神。
七级黄绿带:介于黄带与绿带之间的水平,练习者的技术在不断上升。
六级绿带:绿带是植物的颜色,代表练习者的跆拳道技术开始枝繁叶茂,跆拳道技术在不断完善。
五级绿蓝带:由绿带向蓝带的过渡带,练习者的水平处于绿带与蓝带之间。
四级蓝带:蓝带是天空的颜色,随着不断的训练,练习者的跆拳道技术逐渐成熟,就象大树一样向着天空生长,练习跆拳道已经完全入门。
三级蓝红带:练习者的水平比蓝带略高,比红带略低,介于蓝带与红带之间。
二级红带:红色是危险、警戒的颜色,练习者已经具备相当的攻击能力,对对手已构成威胁,要注意自我修养和控制。
一级红黑带: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训练,练习者已修完从十级至一级的全部课程,开始由红带向黑带过渡。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阶段性的认证是对给予学习者最大成就感!
比如:初学者,只要参与学习2个课时,就能得到一条象征身份的白带!
这对于快节奏生活的今天,2个课时就能给予一个人全新的身份认证,虚荣也好,兴趣也好,是不是都能做到?
再到后面的颜色级别:
黄绿蓝红黑
不管介绍说得再天花乱坠,无非就是一点,就是对于学员的“能力”认证!
而这个认证很久很久以前,国外就做到了本体系内部的“公认”!这就做到了另外一个点,那就是行业附增成就感!
就想我们的身份证一样,在国内公认,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现在,我们就用这套模式来套用一下我们的国内一些行业如何?
1:国术
假如:国术也分段位(像小说中提到的:天地玄黄)
如:3课时,太极拳黄级一品,用类似于领标代表!
2:中医
假如:把中医望闻问切用能力分开,把望闻问切的知识点像英语一样分级!
再假如:把中医像西医一样分类,五脏六腑科室,跌打损伤科室等等,再以此为准建立级别认证!
有会说,这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其实,真不是!
这样做会有很多好处!
1:选才
中医也好,国术也罢,难遇人才是有根本原因的,不是人才少,也不是认可度低,最大的问题是:筛选基数太少!
只有大量的参与人数,才能提高人才的概率!一百个里面没有人才,一千个一万个十万个呢?总会有人才吧?
怎样才能把参与人数从一百变成十万呢?
我觉得可以参考一下国外的艺术认证与武术认证分类机制!
先让人参与进来,别管参与进来的目的是什么。再满足参与进来者的成就感,从而达增加参与到兴趣过度的概率!
这就是古话说的:撒大网捞鱼
中医,国术,都太过于执着天才的寻找了。
诚然,天才是每一个行业最好的传承者!
然而,几千年以来天才有几人?
行业扫盲如同文化扫盲一样!
我们应该先从基础抓起!
行业扫盲是一个行业能不能发现的根本问题所在!
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中医,国术,古建筑,文学,书法,等等行业,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
个人总结一下,所有行业都应该知道的一句话:
学,有所成!
从古至今,无论学何方面,
无论是自愿学或者被逼无奈而学,
都是想学有所成!
无非就是像现在的学历一样能不能具象化的区分:
小学学历
中学学历
高中学历
大学学历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达成的成就需要不同!
假如
中医,如果能把认识常见中草药作为入门认证!
国术,如果能把站桩时长作为基础入门认证!
我想,参与基数会增加无数倍吧!
朋友你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一起讨论!
来源:卷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