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盯着手机屏幕足足愣了三分钟——那个被学生用喷水壶呲了满脸水的女教师,慌乱中揪住学生衣领的模样,像极了被熊孩子激怒却还要强压火气的自己。
这两天刷到了瑞安林老师的事件,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盯着手机屏幕足足愣了三分钟——那个被学生用喷水壶呲了满脸水的女教师,慌乱中揪住学生衣领的模样,像极了被熊孩子激怒却还要强压火气的自己。
上周五接儿子放学时,我就亲眼见过类似场景:后排男生把橡皮屑撒进班主任水杯,四十岁的男老师捏着杯子的手青筋暴起,最后却只是默默把水倒进了花坛。
现在的课堂早不是我们记忆里的模样。
上周表姐在家庭群里发了段视频,她任教的初中教室里,三个男生踩着课桌玩"投篮",粉笔头砸到黑板时迸出的白灰沾满了前排女生的马尾辫。
"管?怎么管?"表姐深夜给我发语音时带着哭腔,"上次没收手机被家长投诉体罚,这次要是吼两句,怕是要被拍视频传上网。
"
最让我揪心的是教师办公室的常态。
闺蜜小芸的教案本里夹着抗抑郁药,她说现在每天上课都像走钢丝——既要镇住台下窃窃私语玩手机的学生,又要提防窗外随时可能出现的家长偷拍镜头。
那个往老师脸上喷水的男孩,恐怕不知道自己随手一按,浇灭的是多少教育工作者的热情。
我试着代入林老师当时的处境:冰凉的液体顺着睫毛往下淌,耳畔是此起彼伏的哄笑,手指攥住湿润的衣领时,脑子里轰然炸开的恐怕不只是愤怒,还有作为师长却被当众羞辱的难堪。
但真正细思极恐的是后续发展。
涉事教师被行政拘留的消息弹出来时,我正在家长群看到有人转发"教师就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段子,配着三个捂嘴笑的表情包。
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幼儿园的闹剧:萌萌被蚊子叮了个包,她妈妈在群里@老师质问"为什么蚊子不咬别的孩子",还要求查看教室灭蚊记录。
有些家长正在把学校变成无菌温室。
我儿子同桌的爸爸,因为孩子抄作业被罚站十分钟,直接带着律师到校务处说要起诉"精神虐待"。
结果现在数学老师上课都绕着那个区域走,生怕眼神接触都会惹麻烦。
当教育者活得战战兢兢,最终吃亏的会是谁?
在培训机构当主管的老同学透露,现在新教师入职培训必学"危机公关五步法"。
怎么温柔地制止学生,如何优雅地应对监控,连没收手机都要先念三遍"这是为你好"。
但教育不是表演系毕业大戏啊!
想起我们小时候,班主任把捣蛋鬼拎到走廊训话,家长见到老师第一句话永远是"该打就打"。
现在倒好,孩子在校摔个跤,家长能带着验伤报告来索赔精神损失费。
更荒诞的是某些"新型校园礼仪":学生可以当面叫老师"那个谁",但老师批评学生必须用"请""麻烦""建议"——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星级酒店培训服务员。
这次事件最该被看见的,是那张教师办公桌上的裂缝。
林老师的教案本还摊开在"青春期心理疏导"章节,红笔批注密密麻麻。
她可能刚熬了两个通宵准备公开课,却在失控瞬间成了全网唾弃的"暴力狂"。
而我们家长呢?
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三岁女儿把冰淇淋蹭到我新买的羊绒衫上时,我下意识扬起了手掌。
虽然最后轻轻落在她屁股上,但那一刻的暴怒和林老师抓住学生衣领时的颤抖,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我的失态不会被拍成短视频传播,不会有人把我押进派出所,更不会有一堆陌生人隔着屏幕审判我是不是合格母亲。
教育惩戒权不该是薛定谔的猫。
去年芬兰曝出过类似事件,他们的处理方式是:涉事学生参加20小时社区服务,家长必须完成亲子沟通课程,而教师获得了三个月带薪心理疏导——这才叫治病救人。
反观我们,每次出事就急着砍掉教师的手脚。
当惩罚迟到半小时要被记过,维持课堂秩序反遭投诉,教师这个职业正在变成高危工种。
我邻居家的师范生女儿,实习三个月就哭着转行去卖保险了。
更可怕的是示范效应。
班里最皮的男生现在逢人就说:"反正老师不敢动我",他书包里藏着从《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剪下来的条款,活像揣着免死金牌。
但社会不会永远包容巨婴。
表弟公司去年辞退的00后实习生,上班第一天就指着主管鼻子骂"你凭什么管我"。
听说他在小学时就曾把班主任气到住院,家长当时还得意地炫耀"我儿子真机灵"。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当我们纵容孩子挑衅规则,其实是在给他们未来埋雷。
试问哪个用人单位敢要动不动就投诉上司的职员?哪个伴侣能忍受永远自我中心的巨婴?
教育的底线正在被温水煮青蛙。
十年前家长担心老师不管孩子,现在担心老师管孩子。
去年某重点中学搞了个"教师委屈奖",获奖理由包括被学生骂哭三次仍坚持上课,听来像黑色幽默。
或许我们该重温韩愈的《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当教书沦为高危服务业,解惑者自己先成了困惑者。
这件事最该上的一课,是给所有人。
给教师:情绪管理是必修课,但不必做圣人;给家长:适度放手才是真负责;给孩子:尊重不是施舍而是必修学分;给制度:别让保护伞变成捆仙绳。
放下手机时,听见女儿在背幼儿园教的歌谣:"老师老师辛苦了,我要给您捶捶背。
"突然鼻头一酸——多希望等她长大时,教室里还能看见敢管教、愿管教的老师。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