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随笔|朱磊:用好图像传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10:03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图像传播因其直观性、易传播性和高感染力,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

□朱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图像传播因其直观性、易传播性和高感染力,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

以数智技术畅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传播渠道。数智技术通过重构传播渠道架构、优化内容分发、创新交互方式,有效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传播的覆盖面、渗透率和认同度。

一是通过整合数据渠道构建跨平台智能图像传播矩阵。数智时代,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推荐算法,不仅构建起精准化的内容传播网络,还对大众的网络偏好和网络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算法推荐机制,能够重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传播机制。要以数智技术推动“算法优化”,构建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传播的精准推荐网络。可以通过整合主流应用的API接口,构建起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数据库,形成跨平台的智能图像传播矩阵。这一做法的优势在于实行“用户+内容”相匹配的推荐、传播策略,有效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内容的覆盖面和触达率。随着未来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矩阵传播系统将更加精准地捕捉受众的情感共鸣点,实现从“千人千面”到“一人千面”的传播升级,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传播更有效入脑入心。

二是通过算法优化突破“信息茧房”改进内容分发。数智技术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传播,关键是要避免“算法黑箱”“算法陷阱”“算法偏见”可能产生的“信息茧房”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要以数智技术改进算法推荐机制,减少“信息过滤气泡”,以免用户局限在特定的信息偏好范围内陷入“信息茧房”,还要避免由此带来的时间浪费、精力消耗、视野单一、认知受限、观点偏狭等不良影响。要通过算法优化改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内容分发机制,实现重点内容特定时段全域推送、优质内容分类常态化推荐。如,基于社交短视频平台,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自动向用户推送相关图像内容,实现全域时空覆盖。又如,根据不同区域用户的互动数据反馈,动态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内容推送机制,有效增强图像传播的实效性。

三是通过数智技术赋能创新交互渠道。网络空间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已然成为助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中华儿女在多场景空间的高频互动,以线上线下交互融合的方式,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其文化符号交往、文化观念交流和文化价值交融的实践,展现了极具特色的中华文明现代力量。贵州“村BA”、淄博烧烤、黑龙江冰雪等现象级文旅IP之所以能够持续爆火,不仅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自觉而成的实践形态,也离不开数智技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图景交互传播的加持助力。随着数智技术与教育实践的深度结合,如何以“AI数字人”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传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要着眼于提高交互率、增强互动效果,有机嵌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打造好“AI数字人”,重点面向青年群体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图像内容,助力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实践,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

以数智技术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传播手段。要以数智技术融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传播,实现与传统媒体、新型媒体的融合,让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覆盖面更广、推送范围更大,实现“一维”向“多维”的升级。

一是以AIGC技术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生产的范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自动生成兼具艺术性和传播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视觉作品,将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内容的生产方式。其优势在于生成效率远高于传统人工创作,输出手段可根据不同受众群体自动调整图像要素,达到“千人千面”的效果。随着国内语言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尤其是垂直类“智能体”的广泛应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生产将实现与文本、音视频的高度融合,为我们提供更为立体、多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叙事选择。AIGC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生产,高度重视输入端的“寓理于文”,以实现输出端的“理蕴于图”。

二是把数智技术与图像内容生产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要在“情”字上下功夫,注重升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的情感温度,引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共鸣。基于数智技术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生产过程,是各民族“五个共同”伟大实践的缩影。饱含真实故事的图像叙事,才能更接地气。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中汲取素材,让有温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叙事及其精神内核进入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另一方面,要在“深”字上做文章,注重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蕴含的故事,“以图寓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做到图像中有故事、故事中有学理。不能简单停留在简单利用AIGC技术“以文生图”的层面,而是要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文本背后的道理,让有韵味、有深度的图像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精神。要融汇学理,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图像叙事的核心支撑,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像经得起理论的推敲,防止与理论相脱离而出现“空心化”图像的问题。

三是以文化认同为导向不断优化图像传播手段。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借助数智技术手段促进文化交融。发挥数智技术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普及和政策宣讲活动,持续增强图像传播效果。依托数智分析,研判图像传播互动趋势,以增进共同性、增强认同感为导向,实现图像产品精准供给。推动数智化融合,探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图像表达新形式、新路径、新场景,网上网下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