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纵横|孟复: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3 10:03 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以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岐黄薪火,厚植中医药人才根基

激发青少年群体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为中医药人才筑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了解,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一方面,通过课程融合进行教育启蒙,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兴趣。如在小学阶段,结合科学课、劳动课,开展种植中草药、制作驱蚊香囊、观察草药标本等趣味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中学阶段,将中医药理论和经典故事融入生物、历史等课程中,传承中医药文化精华;在大学阶段,开设中医药选修课或通识课,侧重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结合,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同时,发挥中医药院校的独特优势和引领作用,邀请中小学生参观中医药博物馆,了解中医药文化发展史;深入中草药园,现场甄别认识中草药,了解中药材的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及其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加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实现中医药人才全维度锻造。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打破代际传承断层的有效方式是在不同代与代之间架构对话桥梁,使文化传承从“单向灌输”变为“代际对话”。如建立“中医药非遗传承人—院校—企业”的三方合作模式,盘活文化实际掌握人、教育系统和应用平台,在三者之间形成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良性运行机制。具体来说,要构建产教融合的传承人培养体系,推行“一徒三师制”,即每位学员配备院校导师(理论教学)、非遗大师(技艺传承)、企业导师(产业应用),以此实现中医药人才的全维度锻造。院校导师依托《中药炮制学》《民族医药理论》等基础课程夯实知识基础;非遗大师通过“眼观、手作、心悟”开展实践教学;企业导师带领学员深入GMP车间,进行从药材采购、工艺参数优化到产品包装设计的全流程实战。三方导师应当定期召开“传承联席会”,针对学员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针对问题查漏补缺,实现“师带徒”向“产教研”的进阶转化。

固本培元,夯实中医药文化传承根脉

深挖中医药经典著作,凝练中医药文化传承精华。中医药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数千年的医疗实践经验与深邃的医学思想,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基。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写到为医之德;《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基石,蕴含着丰富的整体观念,如“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充分展现中医辩证思维;《本草纲目》不仅是药物学巨著,还蕴含着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文化理念等。系统整理这些中医药巨著,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不仅能够进一步深化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认知,还能够将其与现代文明结合,为新时代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转化中医药文化知识,数字化赋能中医药文化内容创新。利用大数据提升资源整合效率,推动中医药文化数字化活态传承。将传统经典中医药典籍数字化,并绘制知识图谱;通过数字技术对一些消失或残损的中医药文化遗产进行无痕修复、数字化场景再现,更好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借助数字技术,因地制宜开设中医药文化主题虚拟体验馆,并融入当代文艺创作和产业发展体系,打造经典中医药文化IP。在直播平台,邀请中医专家和从业者现场演示使用草药、推拿的操作、针灸过程等,帮助观众直观了解中医药的实际应用及效果。

守正创新,激活中医药文化发展载体

加强AI赋能场景驱动。通过AI的精准化、AR的场景化、VR的沉浸化等数字技术,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范式。利用AI体质辨识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用户上传舌苔、面部照片及症状描述,AI结合《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生成体质报告,推荐个性化药膳配方和养生方案。利用AR技术识别药材,通过手机扫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中药材,触发李时珍虚拟形象讲解药用价值及现代药理。利用VR技术,体验虚拟中医药博物馆和中医药文化场馆,更直观地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和诊疗过程。

主动开辟国际传播赛道。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认可度,需要主动开辟国际传播新赛道。当下,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疗效,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与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医药,开设中医课程、建立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在世界健康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全世界传播,主动通过短视频、科普纪录片等形式,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将在华的世界各国学子纳入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精准对标不同民族用户的喜好,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加速中医药文化宣传和传播。通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让世界各国人民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文化,为世界人民健康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