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夏的东湖之畔,一场聚焦医学人工智能的科技盛宴在东湖风景区管委会机关礼堂举行。5月21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叶哲伟教授以《医学人工智能的现状、挑战及未来》为题,以智能医学领域的前沿实践为脉络,向150余位科技工作者分享了科研突破背后的科学家
初夏的东湖之畔,一场聚焦医学人工智能的科技盛宴在东湖风景区管委会机关礼堂举行。5月21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叶哲伟教授以《医学人工智能的现状、挑战及未来》为题,以智能医学领域的前沿实践为脉络,向150余位科技工作者分享了科研突破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一个月,平均会流失1%-2%的骨密度,这相当于地球上正常骨质流失速度的10倍。”叶哲伟的开场白直击航天医学痛点。他展示的一组对比数据令人震撼:长期失重环境下,一些滞留太空的航天员返回地面时,骨骼状态宛如“疏松的面包”。为解决这一国际难题,科学家们联合航天机构,将骨科临床经验转化为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开发出骨骼健康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分析运动数据、钙代谢指标等参数,系统为航天员定制抗阻训练方案,将骨丢失速率降低40%以上。
在分享混合现实手术技术突破时,叶哲伟教授强调:“从全球首例5G环境下MR云平台远程会诊手术,到构建‘基层检查+云端诊断+本地手术’的协同模式,我们用8个月时间攻克虚拟模型与真实解剖结构的动态对齐难题。”这正是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让优质医疗资源通过科技跨越地理阻隔,惠及基层患者。谈及智能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叶哲伟教授满怀期许:“我牵头编写《智能医学》系列教材,坚持让学生参与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研发等实战项目。”他强调,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不仅是技术传授,更要引导青年学者树立“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理念——团队开发的全球最大虚拟病人平台,每年为230万名医生、医学生提供虚拟训练和考试,正是希望通过全新的“医学数字孪生”教学,让智能医学的创新火种在更多年轻医者心中生根发芽。
此次“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东湖风景区科协、东湖风景区工会、武汉科技报承办。活动现场,东湖风景区科技工作者代表表示:“从航天医学到基层诊疗,叶教授讲述了‘顶天立地’的医学科研,让我们看到科学家精神既闪耀在太空站,也扎根在手术台。”据悉,武汉市科协将持续以智能医学、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为切入点,推动科学家精神宣讲进园区、进企业,让“勇闯无人区”的创新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正如活动现场播放的短片所言:“当科技工作者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每个创新突破都将成为民族复兴的铺路石。”
记者:李翊轩
摄影:蔡子帏
编辑:郝好
来源:武汉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