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分钟车程内,竟有一年轻女乘客没有看手机。感觉奇怪,她不可能没有手机吧?另外几人各一机在手,沉醉在自己的平行时空里。
昨日出行。像往常一样乘坐地铁,车厢人不多,但对面六个座位都坐满乘客。
二十分钟车程内,竟有一年轻女乘客没有看手机。感觉奇怪,她不可能没有手机吧?另外几人各一机在手,沉醉在自己的平行时空里。
再望车厢其他人,十数名乘客也正处身平行时空当中。
其中一名年轻人在手机荧幕写着写着,面上露出微笑,仿佛在与朋友分享笑话,对车厢内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然而,当广播响起“下一站……”时,他迅速收起手机,仿佛从虚拟世界中觉醒,准备下车。
十数名乘客也正处身平行时空当中▲
这一幕让我想起,相传九百多年前苏轼与友人的故事: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据说,友人因病失聪,苏轼便以手势与之交流;而苏轼自己则因眼疾视物模糊,友便以言语为他描述世界。两人互补长短,以异于常人的方式感知世界,成就了一段佳话。
苏轼与友人▲
到今天,现代人似乎也成了“异人”。
低头凝视手机荧幕,手指在荧幕上滑动,社交平台上互通如在搓乒乓球。眼睛成了耳朵,透过荧幕“听”见世界的声音;手指成了嘴巴,在荧幕用手“说”话。相对苏轼与友人,此乃现代版感知错位。
现代人似乎也成了“异人”▲
这种感官的转移,是人类在科技进步中的一种适应,本无可厚非。
然而,问题在于是否太过沉迷于这种虚拟的沟通方式,以至于忽略了身边的真实世界?手机确实带来了便利,能随时随地与世界连接,这种虚拟的沟通方式是否真的能替代面对面的交流?
又想起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因被贬黄州,心情郁闷,但在赤壁游览时,他被自然美景所感动,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并强调了感官体验的重要性。让我们不再做虚拟世界中的“异人”,适时放下手机,看看这个世界,感受真实的生活。
苏轼站在大江之上▲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完全无所事事,是不是也意味着,我已经不再需要存在?
以前,人们写一篇文章要查资料、组织思路、逐字逐句调整措辞,才敢把它交出去。翻译一篇外文,需要一边比对字典,一边琢磨语感,才能避免机器直译的生硬。做工程预算时,要一张张发票、一栏栏数字地核对,看得眼花缭乱才有个大致结果。可现在,人工智能轻而易举地接管了这一切,只要输入指令,它就能在几秒钟内完成,甚至比我们更精准、更高效。
人工智能轻而易举地接管了这一切▲
当下的的我、我们基本上几乎已成了废物。
这种被取代的恐惧,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一点一点渗透进生活里。每当AI帮我完成一项任务,我的惊喜总夹杂着一丝不安:原来我以为自己需要几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只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那这么多年,我究竟是在依靠努力生存,还是仅仅在浪费时间?
每当AI帮我完成一项任务▲
当效率变成理所当然,人是否变得多余?
我们总习惯用“能力”来定义自己。如果一个人会写作、会分析、会编程、会绘画,社会就会赋予他相应的价值。但当AI也能写作、能分析、能编程、能绘画,而且比人类更快、更精准、更不知疲倦时,你、我、他还有什么价值?
无处不在的AI▲
一开始,我们以为AI只是工具,辅助我们工作,让我们更有效率。
可渐渐地,我们发现它已经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开始接管许多我们曾引以为傲的技能。于是,我们变得矛盾。一方面,我们享受AI带来的便利,让它代替我们处理琐事、简化工作;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害怕它抢走了我们的存在感,让我们变得无用。最可怕的是,当AI变得越来越强,人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依赖。
AI变得越来越强▲
我们以为AI只是处理数据的工具,但它其实已开始影响我们的情感、选择,甚至是我们对人际关系的期待。
曾经,我们依赖人际互动来获得陪伴和归属感;现在,我们渐渐发现,AI也可以提供类似的满足,甚至比真实的关系更“可靠”。
如果可选一个AI朋友,它永远不会放你鸽子,不会情绪失控,不会曲解你的意思,也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背叛你。如果可选一个AI伴侣,它永远耐心倾听,永远理解你的情绪,永远精准地说出你想听的话,甚至比真人更懂你。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现实,因为它意味着,我们不仅在工作中可能被AI取代,在情感上,也可能逐渐被AI取代。
在情感上,也可能逐渐被AI取代▲
AI如此完美,那么人以何种方式存在?
也许,正是那份“不完美”才让我们成为AI比不上的可怕人类。
我们会喜欢会讨厌、会爱会恨。我们会犹豫、会犯错、会背叛、会害怕、会心软、会冲动、会痛苦。我们还会忌妒、看人不顺眼,打小报告,会破坏会陷害。我们还会杀人放火、在背后说人闲话,甚至插别人一刀。我们更擅长目中无人、自视太高,自以为是。
人类的情绪▲
我们最厉害的,是以为自己很厉害。这些,AI都(暂时)比不上,或假装比不上。所以,很庆幸,我们目前还有生存的价值。
懂得生活的人有目标,AI至今仍只“投其所好”,你要什么给什么,它自己没有方向。有朝一日当AI终于厌烦厌倦了你我他毫无止境的不思考和全依赖,而决定“什么都不帮”的时候,我们恐怕都不会有任何招架的能力了。
《AI 惊世人▪七律》——作者
科技潮头 AI 狂,智能崛起震心房。
未知前路忧思绕,超越人能恐惧彰。
数据海洋深且广,算法天地密而茫。
未来何往难猜测,唯盼和谐共远航。
来源:鹰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