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肺结节忽视成癌:健康警钟长鸣

B站影视 2024-12-22 17:31 1

摘要: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直径小于或等于 3 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它就像隐藏在肺部的 “小幽灵”,悄然无息地存在着。肺结节主要有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和混合性结节这几种类型。实性结节如同密实的小球,内部结构较为致密;磨玻璃结节则像蒙上了一层薄纱

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直径小于或等于 3 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它就像隐藏在肺部的 “小幽灵”,悄然无息地存在着。肺结节主要有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和混合性结节这几种类型。实性结节如同密实的小球,内部结构较为致密;磨玻璃结节则像蒙上了一层薄纱,呈现出云雾状的半透明阴影,血管和支气管的轮廓隐约可见;混合性结节就像是 “荷包蛋”,兼具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的特点,中间密度较高如同蛋黄,周围是磨玻璃样的低密度区域类似蛋白,密度不均匀。

不同大小和类型的肺结节,癌变概率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来说,肺结节越小,癌变的可能性越低。直径小于 5 毫米的肺结节,无论是实性、磨玻璃还是混合性,癌变概率相对较低,其中实性结节癌变几率大概只有 5%,纯磨玻璃结节约为 15%,混合性结节相对较高,约为 60%。而当结节直径增大到 10 - 20 毫米时,癌变概率会上升至 35% - 65% 左右;若直径大于 20 毫米,癌变概率则可能高达 80%。这就好比是一颗 “定时炸弹”,随着结节的增大,爆炸的风险也在急剧上升。

李女士,一位原本生活平静的 65 岁女性,在 2020 年的一次体检中,偶然发现了肺部存在结节。当时的她,身体并未有任何不适,没有咳嗽、咳痰,也没有胸痛等症状,所以她并未对这个结节给予足够的重视。2021 年,李女士进行了胸部 CT 检查,报告显示右肺上叶有一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大小约 7×8 毫米,且可见毛刺。影像学诊断表明,该结节与 2020 年相比,病灶有增大,考虑肿瘤,医生建议她前往胸外科就诊。此外,检查还发现两肺有多发结节和微小结节,医生建议 3 个月复查。然而,李女士却认为自己不抽烟,没有肿瘤家族史,生活方式健康,绝对不会得肺癌,于是她忽略了医生的建议,没有去医院进一步确诊肺结节的性质。

2022 年和 2023 年,李女士又分别进行了一次胸部 CT 检查。这两次的报告均提示右肺上叶结节较前一次检查有增大,考虑肿瘤可能,医生依旧建议她前往胸外科就诊,两肺的多发结节和微小结节部分为新发。但李女士仍然心存侥幸,对报告上 “考虑肿瘤” 的字样视而不见。

直到近期,李女士开始感到胸口疼痛,有时候肋骨这里也疼,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才前往宁波市第二医院胸外科就诊。医生为她进行了胸部 CT 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上叶可见实性结节,大小约 19×17 毫米,呈现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象,两肺有多发结节,直径约 4 - 10 毫米,考虑为肺恶性肿瘤。李女士被收治入院,进一步的 PET - CT 检查更是犹如晴天霹雳,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右肺上叶结节首先考虑肺癌,并且已经出现了双肺多发转移瘤、全身多发骨转移瘤、右侧大脑顶叶转移瘤、腹膜转移瘤…… 肿瘤活性值最高为 48,提示肿瘤处于高活跃状态。最终,李女士接受了肺结节、胸膜结节活检,术后病理提示为肺腺癌,基因检测则提示为罕见的 BRAF 靶点突变。

在判断肺结节是否癌变时,结节的大小、形状和密度等特征是重要的线索。一般来说,结节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高。直径小于 5 毫米的结节,癌变风险相对较低;而直径大于 20 毫米的结节,癌变概率则显著增加。形状方面,如果结节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等表现,或者出现胸膜凹陷征,就像结节在牵拉胸膜一样,那么其癌变的可能性较大。例如,李女士的肺结节呈现出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象,这都是恶性肿瘤的典型特征。此外,结节的密度也很关键,磨玻璃结节若出现实性成分增加,或者混合性结节中实性部分比例增大,也提示癌变风险上升。

肺结节 RADS 分级也是评估肺结节恶性程度的重要标准。它将肺结节分为五个等级,从 Ⅰ 类到 Ⅴ 类,恶性程度逐渐加大。Ⅰ 类代表无结节或确定为良性结节;Ⅱ 类结节为良性结节;Ⅲ 类是未定性结节;Ⅳ 类代表可疑恶性结节,其中又可细分为 Ⅳa、Ⅳb、Ⅳc 三类,Ⅳa 类恶性风险较低,Ⅳb 类可能是原位癌或微浸润癌,Ⅳc 类恶性程度相对较高;Ⅴ 类则强烈提示恶性结节。通过对肺结节进行 RADS 分级,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结节的性质,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除了结节本身的特征外,一些伴随症状也可能是肺结节癌变的信号。比如咳嗽,如果原本没有咳嗽症状的患者,突然出现频繁咳嗽,且持续不缓解,就需要警惕。痰中带血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可能是肿瘤侵犯了支气管黏膜,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胸痛也不容忽视,当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时,会引起胸部疼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另外,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压迫了气管或支气管,导致气道狭窄,影响了正常的呼吸功能。像李女士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胸口疼痛,就是肿瘤进展的一个表现。如果出现这些伴随症状,应高度怀疑肺结节癌变,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对于肺结节的检查与诊断,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筛查建议。对于年龄在 40 岁以上,且具有长期吸烟史、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氡、铀等接触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有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低剂量薄层螺旋 CT 筛查。这就像是在肺部设置了一道 “安检门”,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肺结节隐患。

当在初筛中发现肺结节后,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以明确结节的性质。增强 CT 是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结节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如果增强 CT 仍不能确定结节性质,PET - CT 则可发挥重要作用。PET - CT 能够从代谢的角度对结节进行分析,因为恶性肿瘤细胞代谢活跃,在 PET - CT 图像上会呈现出高代谢的表现。例如,李女士在病情进一步检查时就进行了 PET - CT 检查,以确定肿瘤的转移情况。

然而,无论是增强 CT 还是 PET - CT,都只是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肺结节的性质。病理活检才是诊断的 “金标准”。但并非所有肺结节都需要进行病理活检,一般对于直径大于 8 毫米的实性结节、直径大于 10 毫米的磨玻璃结节或混合性结节,且伴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恶性特征,或者在随访过程中结节有明显增大、密度增高等变化时,才考虑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镜检查或经胸壁肺穿刺活检术等方式获取结节组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构,从而确定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

一旦发现肺结节,应根据结节的性质、大小、数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由肺部炎症引起的结节,如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性结节,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消除炎症,使结节逐渐缩小甚至消失。若结节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结节,则需要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治疗过程一般较长,需要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以确保彻底治愈结核,防止结节复发或恶变。而对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肺结节,如肺曲菌病、肺隐球菌病等,则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两性霉素 B 等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是肺结节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高度怀疑为恶性或已经确诊为恶性的肺结节。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肺段切除手术、肺叶切除术和肺的楔形切除术等,可以选择的手术途径包括开胸手术及胸腔镜手术。肺段切除手术适用于局限于某肺段内的肺结节或考虑结节为原位癌者,通过切除有病变的某些肺段,

从而保留该肺叶其余的正常肺组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肺叶切除术则适用于结节较大、含有的实性成分多、结节数量多或周围性肺癌的患者,将整片病叶完全切除,以确保彻底清除肿瘤组织。肺的楔形切除术适用于肺边缘孤立性肺结节,于病灶的两侧钳夹后切除,再通过缝合关闭肺残面,这种手术方式操作相对简单,对肺组织的损伤较小,恢复较快。临床上医生会根据肺结节大小、数量、位置、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对于一些暂时无法确定性质的肺结节,或者结节较小、癌变可能性较低的情况,可以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策略。随访的时间间隔需要根据结节的大小、性质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对于直径小于 5 毫米的肺结节,如果没有明显的恶性特征,可每年复查一次胸部 CT;对于直径在 5 - 8 毫米的结节,建议每 3 - 6 个月复查一次;对于直径大于 8 毫米的结节,尤其是伴有恶性特征的,应缩短随访间隔,每 1 - 3 个月复查一次。随访过程中需要监测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新的症状。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结节有增大、实性成分增加、出现分叶、毛刺等恶性特征,或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等干预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预防肺结节的发生。首先,戒烟限酒是关键的一步。吸烟是导致肺部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肺部细胞,增加肺结节乃至肺癌的发病风险。因此,吸烟者应尽早戒烟,同时也要避免吸入二手烟。饮酒过量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削弱免疫系统功能,所以应适量饮酒。

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同样不容忽视。在雾霾天气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应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对于从事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的人群,如矿工、化工工人等,要严格按照职业防护要求,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专业的防尘口罩、防护服等,减少职业因素对肺部的损害。

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肺结节的重要手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维持肺部细胞的健康。适当运动,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使肺部更有能力抵御疾病的侵袭。

此外,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肺结节的重要途径。建议年龄在 40 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薄层螺旋 CT 检查。在体检过程中,如果发现肺部有结节,不要惊慌,但也绝不能忽视。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随访,密切关注结节的变化情况。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肺结节癌变,保护我们的肺部健康。

来源:筱筱健康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