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耀安徽 | 三次战役:合肥地区国共合作,抗击日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3 01:11 2

摘要:1924年开始,安徽的中共组织和青年团组织,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动员党团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在中共的帮助下,国民党安徽地方组织相继建立。1926年春,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在安庆邓家坡成立。1927年4月,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安庆召开,正式成立安徽省党

1924年开始,安徽的中共组织和青年团组织,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动员党团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在中共的帮助下,国民党安徽地方组织相继建立。1926年春,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在安庆邓家坡成立。1927年4月,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安庆召开,正式成立安徽省党部。国共合作之后,中国的革命形势突飞猛进,开展武装斗争。

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内的花岗岩烈士群雕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次年5月,日军侵占合肥,合肥地区广泛兴起抗日救亡运动。国民党军队和自发组织的地方抗日武装,抗击日军侵略者,一大批中共党员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武装,担负起领导民众开展抗日战争的历史重任。

大蜀山争夺战

1938年5月14日,日军占领合肥后,迅速向西占领大蜀山制高点,企图往六安方向西进。

守城部队向西撤离,119师在小蜀山及四十铺附近设置防线。总指挥徐源泉将指挥部设置在官亭镇,与大蜀山日军形成对峙之势。

大蜀山山顶至今保留的日军修建的纪念塔,这是他们侵略合肥的铁证

大蜀山半山腰残留的抗战时期的工事

5月19日凌晨,119师向驻守大蜀山的日军发动围攻;119师集中火力猛攻,仅半小时,将日军逼退至十里庙一带,占领大蜀山的119师迅速赶修工事,防止日军反攻。随即,占领合肥城的日军向大蜀山119师发动反扑,设置在合肥西平门附近城墙上的日军火炮对大蜀山猛烈轰炸,配合地面部队再次占领大蜀山。

日军进军大蜀山(资料图)

5月22日晚,119师再次挑选勇敢的士兵,组织敢死队,向大蜀山日军隐蔽迂回,发动突袭。至凌晨,再次占领大蜀山阵地。天亮之后,逃向合肥城方向的日军,组织两路兵力,在城内火炮的支援下,对大蜀山反扑。至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119师再次撤出大蜀山阵地。

至此之后,再也没有发生有规模的合肥城争夺战,但是,合肥地区的人民组织了很多自发的抗日游击队,对驻守合肥地区的日军发动了多次反占领的游击战斗;坚守敌后战争的新四军,也在合肥地区被日军占领期间,组织了多次袭扰和反“扫荡”战斗。

农 ( 兴 ) 蜀 ( 山 ) 歼敌战

1940年1月2日,日寇一架侦察机自蚌埠起飞至肥西上空,在大蜀山与南分路口之间低空盘旋侦察。特别是在当时的农兴集(现属肥西县紫蓬镇)一带的周老圩、周草圩等地上空盘旋时间较久,并向周草圩内投掷了轻型炸弹一枚。“日机此次空袭,显然是其大规模的长途扫荡前的空中侦察。”《肥西革命回忆录》记录到。只是未能引起当时的国民党肥西驻军注意,以致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据史料记载,日机空袭后的次日,也就是1月3日晚9时许,驻守合肥的日寇在城防军司令官三浦增雄的率领下,约400多人出德胜门,向上派镇扫荡,国民党军队得到情报,派一营部队在日寇必经之路构筑工事,准备迎战。但日寇在经姚公庙、十八岗,到达桃花城后,忽然转向西面,并绕过烧脉岗,向西边大蜀山脚下的农兴集进犯,晚上到达农兴集边的岗头上,准备向岗头下的周草圩发动进攻。

民国时期出版的《安徽省抗日战役辑要专册》

民国时期出版的《安徽省抗日战役辑要专册》中记录了合肥大蜀山之战的内容

周草圩是清代淮军将领周盛波继室的住宅。当时居住的是国民党桂系第21集团军第172师上校参议姜自成,那晚他正宴请414旅旅长郭少文等人。晚饭后他们开始打麻将。1月4日拂晓前,日寇临近周草圩时,圩内的一名值班圩丁鸣枪告警。枪声惊动了郭少文等人。他们了解圩内武力薄弱,加上对圩外情况不明,因此不敢贸然突围。于是便派遣一名警卫员立即自圩后泅渡壕沟,奔赴农兴集乡公所以电话向驻守附近的412旅旅长龙炎武告急。

这一点,在《肥西革命回忆录》中也得到了证实,“412旅旅长龙炎武接到告急电话后,除向上级电报外,立即作出歼灭来犯之敌的如下紧急措施:命令驻于张祠堂、陈祠堂、农兴集等地的412旅所属8322团,轻装奔往周草圩、农兴集,以解郭少文之围,歼灭来敌;电请新四军第四支队,或佯攻合肥火车站,牵制县城的日寇;或越过淮南路,在大西门至大蜀山之间,埋伏打援;电请驻肥西的各友邻部队,向农兴集和大蜀山之间转移,以堵截围歼日寇。”

由于8322团各部赶到及时,大战日寇,使得日寇且战且撤。4日下午4时许,部队发动攻击。乱枪中,三浦增雄被击毙。这下日寇更似惊弓之鸟,鼠窜逃命。据史料记载,日兵逃窜到大蜀山下一口早已干涸的大塘内。大塘四周除有少量、零星的灌木丛外,别无其他掩蔽物体,近两百名日寇悉数被歼。

梁园保卫战

梁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纪念塔

1941年,梁园镇防地由国民党一七一师五一一团副团长谢吉方负责的二营(赖营)和五一二团一营(李营)驻守,重新构筑工事,李营固守镇南;国民党肥东办事处主任胡载之部属的中队固守镇西;中街的桥头堡仍派机枪班16人镇守。1941年腊月初一,日军调集两个联队的日伪军约4000人,在6架敌机的掩护下分成4路进犯梁园。第二天凌晨,日军发起进攻。尽管明知敌众我寡,但因守土有责,守军决心殊死一战, 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在梁园驻军和人民的抵抗下,日军两天时间仍没有攻下梁园。随着伤员逐渐增多,战斗力减弱,最终因敌众我寡,梁园镇完全被日军占领。

日军记录在梁园战斗的情形

当天的战斗,守军还报告称日军大量使用了毒气

梁园保卫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合肥地区规模较大、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共同抗击侵略、保卫家园的典型战例。为纪念梁园抗日阵亡者,1943年秋,国民党一七一师在梁园北头梅桥筑墓400余座,墓碑排列整齐肃穆,另建二丈多高的“抗日忠烈纪念塔”。后该纪念碑园数次损毁,2000年肥东县委、县政府拨款重修了这座烈士陵园。

版权须知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任何人或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本刊图文内容。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参考资料:《肥西革命回忆录》《红色合肥》

文字:孙婷

图片:马启兵 张倩莹

编辑:冷子璇

校对:刘 洁

审核:周卫星 孙 婷

《安徽画报》创刊于1958年,是安徽省唯一一份大型政经文旅类高端期刊,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安徽画报》立足主流宣传阵地,以美图美文美术美味传播安徽形象,讲好安徽故事,画说美好安徽。2017年复刊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中国最佳画报”“中国最佳媒体融合奖”“安徽省优秀期刊”“安徽重要外宣窗口阵地”“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等。

来源:安徽画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