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窖打造全国最大酿酒遗址展示馆,为酒业树立文化新标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21:39 2

摘要:品质之外,文化竞争力正在成为白酒品牌博弈的关键。5月18日,坐落于淮北市的濉溪酿酒遗址展示馆正式开馆,这是目前全国最大酿酒遗址展示馆,“千年酒韵大国兼香”濉溪酿酒遗址展示馆开馆暨酒文化交流研讨会也同期举办。这场研讨会,不仅锚定了黄淮流域酒业新的历史价值中心,更

策划丨岁寒 编辑丨云横 编审丨云顶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认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最难以替代和模仿、最持久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品质之外,文化竞争力正在成为白酒品牌博弈的关键。5月18日,坐落于淮北市的濉溪酿酒遗址展示馆正式开馆,这是目前全国最大酿酒遗址展示馆,“千年酒韵大国兼香”濉溪酿酒遗址展示馆开馆暨酒文化交流研讨会也同期举办。这场研讨会,不仅锚定了黄淮流域酒业新的历史价值中心,更是将口子窖的文化竞争力拔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濉溪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同类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且时代传承有序的酿酒遗址。”在濉溪酿酒遗址展示馆开馆仪式上,口子酒业董事长、总经理徐进如是表示。

口子酒业董事长、总经理徐进

透过酿酒遗址展示馆,濉溪的酿酒史、淮北的酿酒史,以及口子窖的来处、大国兼香的“基因密码”,已然清晰明了。以此为起点,口子窖又将走向何方?

补考古空白

以文物经纬勾勒中国白酒文明的图谱

五粮液老窖池遗址、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剑南春酒坊遗址、水井街酒坊遗址、射洪泰安作坊遗址、红楼梦村糟头坊酿酒作坊遗址……广袤的长江名酒带上,中国白酒的发展脉络得到了一次又一次验证。然而,中国白酒的另一块核心版图——黄淮名酒带,却鲜有相关大型古代酿酒遗址作为支撑。

濉溪长丰街酿酒作坊群遗址的发现,无疑打破了这一重藩篱。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

“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的考古发现,以文物的经纬勾勒出中国白酒文明的图谱。”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指出,濉溪酿酒作坊群遗址的发现,最大的意义在于为黄淮名酒带的代序相传提供了实物论证。

据了解,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勘探面积达37万平米,挖掘面积达3600余平米。遗址主要集中在龙脊山路与武家巷之间,共分布四个酿酒糟坊:自西向东分别是信源坊、魁源坊、大同聚坊和祥源坊。

濉溪酿酒盛于明清,昔日曾出现“七十二坊争雄”的繁荣景象。如今发掘的四个糟坊,正是昔日盛景的一角。遗址出土了50多个发酵池、5口千年水井,还有制曲房、曲池、店铺等若干,出土要素覆盖酿酒生产全工艺流程;发现文物700余件,包括酒坛、酒杯、酒瓶、酒盏等,以及百余斤碳化小麦、大麦、高粱等酿酒原料。

种种证据表明,这一酿酒遗址,是目前全国发掘面积最大、酿酒工艺流程最完备、出土要素最全面的酿酒遗址。这也意味着,濉溪酿酒业的发展从明清到民国时期是不间断的,这不仅填补了华东地区古代酿酒遗址考古的空白,也锚定了黄淮流域酒业新的历史价值中心。

2021年8月,濉溪酿酒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成功晋升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后,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一连串的荣誉,不仅彰显了遗址的深厚底蕴,更印证了其在酿酒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口子窖的窖池及建筑群中,有一处为遗址所发掘的四个糟坊中大同聚坊的兄弟酒坊——小同聚坊,口子窖的前身“国营濉溪人民酒厂”,正是于1949年在“小同聚坊”的基础上成立的。这一发现,也将口子窖可考证的血脉传承,上溯至700余年前,足见口子窖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

如今,漫步在这片3600平方米的明清酿酒遗址,指尖轻触青砖窖池,仿佛叩响时光之门——七百年的活态历史仍在呼吸,口子窖的品质密码,便藏于这一砖一泥之间。

口子窖,何以为“兼”?

“一酒融多香,自然兼五味。”口子窖,承濉溪千年酿酒之脉,融淮北人文之魂,以“兼香”立世,以“兼文化”传世。

口子窖的“兼”,是古法技艺与当代科技的对话,也是淮北水土与天下酒客的共鸣,更是层次丰富的风味美学。说白了,“兼文化”的背后,是中华文明“和合共生”的哲学。而濉溪酿酒遗址展示馆的落地,不仅解码了口子窖大国兼香的品质密码,也开启了兼香型白酒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守护文化根脉,让遗址‘会说话’,让文物‘活起来’;二是传承匠心工艺,坚守与创新并举,推动品质提升,做大地方品牌;三是做好融合文章,以酒旅融合、酒文融合为重点,打造国内一流的精品酒文化旅游示范区,更好赋能地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展示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徐进表示,口子酒业将以“守护者、传承者、创新者”的姿态,切实做好遗址的保护利用与文化传承。

如同泸州老窖的“国宝”窖池群,濉溪酿酒遗址展示馆的落成,也为中国酒业再立一座“文化标杆”——这不仅是对酿酒文明的致敬,更以“活态保护”模式,为传统工艺的当代传承提供了濉溪样本。

宋书玉认为,濉溪酿酒遗址的落成开馆和相关考古成果的发布,回应了中国酒业文化战略的三大命题。其一,通过文化遗产的活化机制,将历史遗存转化为中国酒文化叙事的文化地标和空间载体,创新性构建了酒业文化遗产赋能产业发展的实践模型;其二,依托考古学实证研究体系,系统性梳理濉溪作为黄淮名酒带的历史文脉,建立起产区价值评估的时空坐标;其三,打造酒业遗产活化利用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为产业落实促进消费、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实践样本。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也指出,濉溪遗址展示馆这一实践,为行业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启迪,“这种‘考古实证-技艺传承-创新表达’的三位一体模式,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转化提供了精准范本。”

于口子窖而言濉溪遗址展示馆不仅是白酒的文化地标,更是酒业的价值坐标,其意义,早已超越“展示”二字。讲好濉溪酿酒故事,关乎口子窖传承发展的千秋大计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

对此,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建议,要把考古发现与当下的生产销售相结合,让文物不光是历史,更是现代酿酒的竞争力,“充分挖掘和展示濉溪酿酒遗址的独特性,让它成为口子窖的核心品牌优势。”

复旦大学教授、文化学者钱文忠

复旦大学教授、文化学者钱文忠也指出,濉溪酿酒遗址,既是千年运河文化的不朽丰碑,也是华夏酿酒技艺的鲜活注脚。

“一千年前,这里的古人就埋下了根。”口子酒业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徐钦祥也指出,濉溪酿酒遗址的发掘,让濉溪千年酿酒文化找到了魂,让口子大国兼香找到了根。

未来,以濉溪酿酒史为根,以兼香密码为魂,口子窖将通过濉溪酿酒遗址的活化传承,让历史照见未来,为行业标注文明的新高度。

大兼香时代

口子窖如何进阶?

在消费升级与多元化需求驱动下,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从传统的以香型划分为主的时代,逐步迈向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此时,兼香型白酒凭借一酒多香的独特魅力,正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共研产业研究院研报也显示,2024年中国兼香型白酒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消费人群超3亿,且呈现向高端化、年轻化加速的趋势。无疑,兼香品类正从“区域特色”向“全国标杆”跃升。

酒业家也注意到,近年来,诸多头部酒企纷纷押注兼香:郎酒启动兼香战略,立志在2025年末实现100亿元的销售目标,并为此投资上百亿元兴建了龙马酒庄;今世缘则将全国化作为后百亿时代的重要战略目标,并计划通过推出高端兼香型产品来加速这一进程;白云边、仰韶等兼香龙头也纷纷定下百亿目标,不断探索兼香型白酒的市场潜力。

可以说,随着消费市场的升温,属于兼香型白酒的大时代正在启幕,浓、酱、清之外,兼香也有望跑出一个全国化巨头。这是一众兼香型酒企的市场机会,更是兼香龙头口子窖的机会。

尤其是濉溪酿酒遗址的发掘,将口子窖的不间断酿造史上溯至700年前,这进一步明确了口子窖“兼香鼻祖”的行业地位。于酒业而言,这一考古发现,赋予了口子窖三重核心竞争优势。

其一,历史背书:构建品牌价值护城河。正如泸州老窖凭借“国宝窖池”奠定了其“浓香鼻祖”的地位,濉溪酿酒遗址的发掘,也为口子窖700年的传承提供了行业稀缺的历史资产认证,支撑其高端化战略,形成与新兴品牌的代际差;

其二,工艺正统性:确立兼香品类开创者地位。遗址发掘出的发白块状遗存,考古认为是堆积的曲块,而堆积是一步兼香的重要工艺流程。尽管“浓酱兼香型白酒”直到1983年才在行业学术研讨会上被正式提出,但口子窖有据可查的兼香工艺已延绵了700年,进一步明确了口子窖在大兼香时代的正统性;

其三,品质支撑:活态窖池,微生物宝库。传承自明清时期的窖池群,为口子窖积淀了独一无二的微生物群落,这是酿造优质兼香白酒的核心基础。在“窖龄=品质”的时代,这一发现也支撑了口子窖的高端化战略。

700年老窖池,不仅是口子窖的品质基石,更是其品牌竞争的核心壁垒。在白酒行业回归品质、文化、稀缺性的趋势下,这一资产将持续释放长期价值。

一直以来,市场上缺乏一家能够达到百亿规模的兼香型酒企。在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已从“物质消费”转向“文化认同”的当下,锚定“兼香鼻祖”地位的口子窖,无疑具备了先发优势,也将续写大国兼香新的传奇。

来源:酒业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