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泛滥成灾,一夜毁60亩地,农民:赶不走、杀不得、赔不起,该咋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19:27 2

摘要:最近刷到武汉江夏区群益村78岁周奶奶的视频,她蹲在被野猪拱得东倒西歪的玉米地里抹眼泪:“种了半年的玉米,一夜之间全废了。”

最近刷到武汉江夏区群益村78岁周奶奶的视频,她蹲在被野猪拱得东倒西歪的玉米地里抹眼泪:“种了半年的玉米,一夜之间全废了。”

镜头里,田埂被翻得像被犁过一遍,青黄的玉米秆东倒西歪——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国26个省份、857个县区农民正在经历的“人猪大战”。

一、野猪,从“保护动物”到“农田公敌”

20年前,野猪还是需要重点保护的“三有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那时山林被开垦,野猪数量锐减,国家出台保护政策,本意是恢复生态。谁也没想到,这一保护,竟让野猪“开了挂”。

它们繁殖力极强:母猪一年能生两窝,每窝4-12只,幼崽存活率高,种群数量几乎每年翻番。加上山林生态恢复,老虎、豺狼等天敌稀少,野猪彻底“没了约束”。如今全国野猪数量超200万头,陕西、浙江、四川等地成了重灾区——陕西野猪超20万头,浙江15万头,安徽休宁县一个县就有8000多头。

更让人头疼的是,野猪的“活动范围”越来越野。过去只在深山里跑,现在成群结队“下山进城”:2025年5月,武汉江夏区野猪白天在农田“巡逻”,晚上跑到小区撞车;辽宁丹东一头200多斤的野猪冲进居民区,撞碎花坛;甚至云南昭通有野猪从百米悬崖“坠崖”到公路,当场摔死4头。

二、野猪的“破坏力”:庄稼绝收、人身危险

对农民来说,野猪是“移动的收割机”,但只破坏不收割。

春天,它们拱食刚播下的玉米、花生种子;夏天,啃食西瓜、红薯;秋天,专挑快成熟的水稻、玉米糟蹋——关键是“吃一半、毁一半”。

安徽天柱山脚下的农场主“波波”说,他种的有机水稻,一斤卖十几块,60亩地光人工除草就花3万,结果野猪一来,稻田被拱得像“战场”,晚上坐在农场都能听见野猪啃稻谷的“沙沙”声。

更气的是,野猪拱田埂、翻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农田结构被破坏,来年种什么都难长好。

比毁庄稼更可怕的,是野猪的攻击性。民间有句俗语“一猪二熊三虎”,说的就是野猪比熊和老虎更危险。

陕西佛坪县曾有野猪冲进村子,把86岁老人撞飞数米;四川理塘一名村干部被野猪袭击身亡;甚至香港也发生过野猪攻击行人的事件。野猪皮糙肉厚,獠牙锋利,普通人拿锄头、棍棒根本打不过,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撞成重伤。

三、农民的无奈:赶不走、杀不得、赔不起

面对野猪,农民的日子像“被按了快进键的悲剧”。

“放鞭炮、敲盆子?野猪早不怕了。”群益村的周奶奶说,刚开始还能吓走,现在野猪“皮实得很”,大喇叭、大灯照都不管用,甚至半夜摸黑来糟蹋庄稼。

“想抓野猪?法律不允许。”2023年野猪被移出“三有”名录,但仍是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农民私自猎杀要担法律责任。安徽曾有老人因野猪毁了全家口粮,设陷阱抓了3头,结果被罚款教育。

“损失谁来赔?”虽然部分地区有“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但流程繁琐、金额有限。北京曾规定,农作物损失补偿60%-80%,但实际操作中,农民要先找村委会统计、乡镇上报、林业局核实,耗时长、手续多,很多老人根本搞不明白。

四、个人看法:保护生态,也要保护“人间烟火”

有人说,野猪泛滥是“生态变好的代价”。可这代价,不该全由农民承担。

保护动物没错,但生态平衡不是“单一物种的狂欢”。野猪泛滥已导致山林植被被翻拱,其他植物无法生长,山坡水土流失——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生态破坏?

政策制定需要“接地气”。前些年为保护野猪禁止猎杀,确实恢复了种群,但当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时,该调整就得调整。

陕西、安徽等地已试点“专业狩猎队”,在野猪致害严重区域有计划捕杀,效果不错。关键是要让农民看到“希望”: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辛苦一年的庄稼被毁,而是有部门管、有办法治。

五、农业人员的准备:提前防范,主动应对

面对野猪,农业从业者不能“坐以待毙”,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1. 提前防范,建立“防线”

在农田周边安装太阳能灯、声波驱兽器,利用灯光和噪音干扰野猪;种植野猪不喜欢的“气味植物”(如麻子苗),形成天然屏障;有条件的可以搭建简易看护棚,夜间轮流值守。

2. 掌握应对技巧,确保安全

遇到野猪别慌!不要逃跑或尖叫(可能激发攻击欲),慢慢后退,用背包、外套撑开身体显得更大;如果被追,找大树、石头躲避,或爬到高处;千万不要徒手驱赶,第一时间报警(110)或联系林业部门(12345)。

3. 及时上报损失,申请补偿

发现庄稼被毁,尽快联系村委会统计损失,保留现场照片、视频证据,按流程上报乡镇和林业局,争取补偿。

结语

野猪问题,本质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考题。我们既要保护生态多样性,也要守护农民的“饭碗”。

希望未来能有更科学的防控政策——让野猪数量可控,让农民不再“谈猪色变”,让田野里的庄稼,能真正“颗粒归仓”。

你们那里出现野猪危害庄稼或者人的事情了吗?对于野猪防控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文中案例均来自近期媒体报道及农民真实反馈)

#农业

#野猪

#农民

#生态

#民生

来源:禾木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