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众多 “卡脖子” 领域里,工业软件可以称得上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了。说它熟悉是因为软件这东西下载到电脑、手机上,安装之后天天使用,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对它有一些接触和了解。而说它陌生则是因为前缀加上工业二字,后产学沿用,生态就与大众产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众多 “卡脖子” 领域里,工业软件可以称得上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了。说它熟悉是因为软件这东西下载到电脑、手机上,安装之后天天使用,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对它有一些接触和了解。而说它陌生则是因为前缀加上工业二字,后产学沿用,生态就与大众产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软件范畴宽泛,从工控设备的烧录固件到企业经营管理的ERP系统,贯穿工业企业研、产、供、销、服各个环节,是企业运转的关键链条。其中,研发设计类软件堪称产业中最难攻克的堡垒,市场被Ansys、Altair、MathWorks、达索系统、西门子等海外厂商牢牢把持。这种垄断局面,让中国用户苦不堪言。例如,西门子对国内塑料模具行业使用的UG CAE软件,单机版授权费竟高达30万元,远超美国市场全功能产品1万美金左右的定价。
这使得企业成本剧增,甚至成为承接业务的门槛,企业若使用破解版软件,不仅违背知识产权保护潮流,还易在承接外贸订单或上市审查时面临法律风险,更让美国在技术上有了 “卡脖子” 的可乘之机,如华为被EDA软件禁售,以及去年6月美国对中国两家工业软件企业的制裁。
研发设计类软件之所以难以突破,并非如大众认为的是基础理论和底层算法研究薄弱。实际上,如今计算数学的基础框架已基本固化,实现求解器代码并非难事,商业产品的功能模块和UI布局也易摸索清楚。其核心难点在于软件内嵌的默会知识,如理论算法假设条件在实际模型中的处理经验,以及参数综合调整的窍门等,这些经验心得需长期沉淀,形成了海外产品难以逾越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用户生态也是一道高筑的竞争壁垒,当一款软件成为行业通用工具,新竞争者争取客户便难如登天,如汽车行业中,即便国产CAD、CAM软件功能兼容且价格低廉,但因担心精度偏差和细节丢失,分包商也不敢轻易使用国产软件打开国外品牌设计的文件,这深刻反映出我国工业设计软件的困局。
虽研发设计类软件困境重重,但中国本土在经营管理、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领域已现曙光,部分潜在龙头企业正奋力崛起,突破了从无到有的困境,迈向从1到100的发展征程。
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协调导入土地、金融等资源,为企业成长精准 “滴灌” 养分,加速了企业的发展步伐。以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中控技术和禾川科技为例,二者相继登陆资本市场后,经营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中控技术2019年至2022年的经营收入从16.5亿元飙升至66.2亿元,成绩斐然。这些企业的成功,为中国工业软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展现出中国工业软件在特定领域逐步壮大的良好态势,让人们看到了在部分工业软件门类上实现突破与超越的希望。
对于仍在从0到1艰难探索的工业软件门类,尤其是研发设计类软件,急需新的顶层设计思考与扶持策略。当前,我国基础领域软件从业人员稀缺,相关专业人才极度紧缺,这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即便资本大量涌入,也可能因人才难以耐住科研寂寞,投资机构难以等待长期回报,而无法真正实现技术突破与市场竞争力提升。简单复制海外产品的表面成果,如购买源代码等,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但我们也应看到机遇所在,西方巨头尚未解决所有问题,如达索系统众多自研软件工具中仅抽象出部分用于出售,剩余未被抽象的场景便是我们的潜在机会。同时,我国高校在CAD、CAE底层领域积累了大量研究经验和人才,如何促进学术界成果与产业的高效对接,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此外,依托5G等数字基础设施,国内在工业互联网等新架构集成平台上创新实践活跃,犹如上个世纪计算机辅助设计兴起之时,充满无限潜力。
总之,中国工业软件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空间广阔。在全球竞争的浪潮中,我们需秉持坚定的信念,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优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顶层设计等举措,逐步突破 “卡脖子” 困境,孕育出属于中国的新一代工业软件巨头,为中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全球工业软件领域书写属于中国的辉煌篇章。
文本来源@科工力量的视频内容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