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多年前写下的文字,满满都是青春的迷茫、情感的困惑,以及各种复杂的心绪。可如今再读,意有些陌生。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连最亲近的人也只能游到岸边。”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伤感,却道出了一个真相:
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那天整理书桌,在抽屉里翻到一个很旧的日记本,拿出来读了读。
十多年前写下的文字,满满都是青春的迷茫、情感的困惑,以及各种复杂的心绪。可如今再读,意有些陌生。
当时的眼泪是真的,此刻的平静也是真的。
你看,连现在的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过去的自己,又怎能奢望别人懂你呢?
有个读者告诉我,她曾经因为男友记不住纪念日大发脾气。但后来发现,他不是不爱她,只是他的爱藏在每天早晨温好的牛奶里。
我们总是执着于别人要用我们期待的方式来表达爱,却忽略了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
张爱玲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可现实是,没有人能完全认识从前的你,也没有义务必须原谅现在的你。
那个知道你怕黑的人,可能不懂你为什么突然沉默;那个记得你爱吃辣的人,可能不明白你偶尔需要的独处。
心理学上有个“自我参照效应”:
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就像小时候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喜欢糖果,长大后才发现有人天生不爱甜。
要求别人完全懂你,就像要求所有人都爱同一种味道,注定会失望。
但这不是什么坏事。
就像森林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才让世界变得有趣。
你爱雨天他爱晴空,你热衷冒险他喜欢安稳,这些不同不该成为隔阂,而应该成为互补的理由。
真正成熟的相处之道,是像对待花园一样经营关系:
不要求每朵花都开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学会欣赏它们本来的模样。
那个记不住你生日却总在你生病时送药的朋友,那个说不出甜言蜜语但默默为你撑伞的爱人,他们或许不懂你的全部,却用自己方式爱着你。
而最重要的关系,是你与自己的关系。
做自己的知己,比寻找灵魂伴侣更重要。
知道什么时候该给自己一个拥抱,什么时候该放自己一马。
那个最懂你眼神的人,永远是你镜子里的自己。
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吧。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值得被温柔以待,更懂得如何爱自己!
来源:安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