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 2025丨聚焦脂肪组织研究:揭示肥胖机制新靶点与临床转化前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21:40 1

摘要:第32届欧洲肥胖大会(ECO 2025)于当地时间2025年5月11日在西班牙隆重召开。作为全球肥胖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围绕肥胖的病理机制、代谢调控、治疗靶点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首日议程中,“脂肪组织的隐

第32届欧洲肥胖大会(ECO 2025)于当地时间2025年5月11日在西班牙隆重召开。作为全球肥胖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围绕肥胖的病理机制、代谢调控、治疗靶点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首日议程中,“脂肪组织的隐藏面孔”专题研讨会尤为引人注目。六项研究从单细胞水平解析脂肪组织异质性、基因调控网络、代谢炎症交互等维度,揭示了肥胖发生发展的新机制,并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潜在靶点。以下撷取会议精华,以期为肥胖防治领域的研究者与临床工作者提供启示。

议题一:单细胞图谱揭示脂肪组织异质性与ANGPTL信号通路在肥胖中的角色

英国学者W Hang团队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构建了涵盖皮下与内脏脂肪组织的30万细胞级单细胞图谱,系统解析了肥胖患者脂肪细胞的异质性。研究发现,肥胖导致脂肪前体细胞(APCs)减少、前脂肪细胞(pre-adipocytes)及淋巴内皮细胞扩张,提示组织重塑。进一步分析揭示,前脂肪细胞存在三种转录亚型,其中APOE+亚型与脂质代谢终末分化功能密切相关。

关键发现是,肥胖患者脂肪组织中ANGPTL蛋白与SDC2受体的相互作用减弱,这一信号轴的失调可能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分化与代谢稳态,加剧肥胖病理进程。研究结论强调,靶向ANGPTL信号通路或成为肥胖治疗的新策略。

议题二:ADTRP酶抑制通过FAHFA通路改善肥胖糖尿病代谢紊乱

新加坡学者S Min Ong团队聚焦脂肪组织中的新型酶ADTRP(雄激素依赖性组织因子通路抑制因子调节蛋白)。研究显示,ADTRP可水解具有抗炎和抗糖尿病作用的脂肪酸羟基脂肪酸酯(FAHFA)。通过构建ADTRP全身敲除小鼠模型,发现敲除鼠在高脂饮食诱导下体重增长减少8.63%,葡萄糖耐量显著改善,且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减少。进一步验证表明,ADTRP抑制可升高FAHFA水平,增强其抗炎效应。

研究提示,ADTRP或为连接脂肪代谢与慢性炎症的关键靶点,其抑制剂的开发可能为肥胖合并糖尿病提供双重获益。

议题三:皮下脂肪组织miRNA表达谱与肝脏脂肪变性的关联研究

西班牙学者S Lorente-Cebrián团队通过小RNA测序分析了78例肥胖患者皮下白色脂肪组织(scWAT)的miRNA表达谱,发现374种miRNA随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差异表达。其中,hsa-miR-372-3p与hsa-miR-144-3p经多重校正后仍显著关联。功能实验显示,miR-372-3p模拟物可上调肝细胞脂解相关基因(如ATGL、ACCA),而miR-144-3p抑制剂则抑制脂合成基因(如FASN、DGAT2)。

研究提示,脂肪组织分泌的miRNA可能通过循环系统调控肝脏代谢,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提供了新型生物标志物候选。

议题四:PRDM1基因调控脂肪细胞转录组与饮食诱导肥胖易感性

西班牙学者M J. Moreno Aliaga团队探讨了转录因子PRDM1(BLIMP1)在脂肪细胞功能中的作用。通过构建脂肪细胞特异性PRDM1敲除小鼠(Prdm1ATKO),发现敲除鼠在高脂饮食下脂肪量减少,能量消耗增加,且脂肪细胞体积缩小。转录组分析显示,PRDM1缺失导致脂肪细胞中炎症相关基因(如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下调,而脂质分解(β氧化、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上调。体外实验证实,敲除鼠脂肪细胞脂肪酸氧化率与耗氧量显著升高。研究揭示了PRDM1作为脂肪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开关”,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影响肥胖易感性。

议题五:过量进食并非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主因——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丹麦学者J Lund团队通过小鼠模型对“肥胖由过量进食导致”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研究发现,尽管高脂饮食(HFD)显著增加小鼠能量摄入,但个体间体重增长差异与摄食量无相关性,反而与基线体脂率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HFD偏好性或摄食量变化无法预测后续肥胖程度,而表观遗传调控(如印记基因与脂滴相关基因)可能才是肥胖发生的核心驱动因素。研究呼吁重新审视肥胖病因学,并提示现有食欲抑制药物可能未触及根本病理机制。

议题六:MCJ蛋白缺失通过非UCP1依赖途径增强棕色脂肪产热

西班牙学者C Folgueira团队揭示了线粒体蛋白MCJ(DnaJC15)在棕色脂肪组织(BAT)产热中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肥胖患者及小鼠BAT中MCJ表达下调,其缺失可增强BAT线粒体活性与能量消耗,保护小鼠免受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机制上,MCJ缺失通过eIF2α介导的应激响应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且不依赖经典解偶联蛋白1(UCP1)。更值得注意的是,MCJ敲除BAT移植可诱导皮下白色脂肪组织褐变,提示其内分泌调控作用。研究为肥胖治疗提供了新型靶点,尤其适用于UCP1功能缺陷人群。

总结

本届欧洲肥胖大会首日议程从分子、细胞、整体代谢多维度深化了对肥胖复杂性的认知。单细胞图谱技术揭示了脂肪组织异质性背后的转录调控网络,基因编辑模型明确了PRDM1、ADTRP、MCJ等蛋白在代谢稳态中的关键角色,而表观遗传与miRNA研究则为肥胖易感性预测开辟了新路径。这些发现不仅挑战了传统认知(如“进食量决定肥胖”),更强调了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的跨界调控功能。未来,靶向脂肪组织特异性信号通路、探索非UCP1依赖产热机制,或将成为突破肥胖治疗瓶颈的关键方向。

来源:国际糖尿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