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硬支撑”,更是企业群众的“暖心秤”。今年以来,吉林市船营区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从提能便民到数字赋能,从权益维护到监督护航,打出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共同勾勒出船营区“高效、便民、规范”的营商环境新图景。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硬支撑”,更是企业群众的“暖心秤”。今年以来,吉林市船营区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从提能便民到数字赋能,从权益维护到监督护航,打出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共同勾勒出船营区“高效、便民、规范”的营商环境新图景。
提能便民:队伍锻造与服务创新双轮驱动
今年以来,船营区以“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提升服务质效”为核心目标,坚持“能力建设”与“服务延伸”并重,既锻造“一人多技”的服务铁军,又以暖心举措破解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在队伍建设上,通过精简标准化服务程序、细化岗位职责分工、强化监督与培训双轨驱动,着力打造“一人多技”“一岗多能”的复合型窗口队伍,从业务流程规范到应急问题处置,从政策解读能力到沟通服务技巧,系统化培养推动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全面跃升,为高效服务筑牢人力根基。
在此基础上,船营区持续完善帮办代办、预约延时等利企便民服务机制,将队伍能力转化为服务实效。近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区域维修项目负责人刘先生的经历便是生动缩影——因紧急情况,他在4点20分(临近下班)赶到船营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施工许可,船营区政数局立即启动延时服务机制,联动市质监站、区住建局三方高效协作,仅用半小时便完成审批,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办理,半小时拿到许可,这服务太高效!”刘先生的由衷赞叹,正是对利企便民服务的最佳肯定。截至2025年5月,船营区已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33次、延时服务61次,用“主动跨前一步”的姿态架起政企“连心桥”,真正实现“队伍强、服务暖”的良性循环。
数字赋能:构建“双线”服务企业新生态
为破解企业“诉求响应慢、办事渠道散”痛点,船营区创新推出“线上+线下”服务组合拳,打造全场景覆盖的服务闭环。线上端以“服务企业码”为抓手,通过全域覆盖张贴7000张铜版纸码牌,实现全区主要街路经营主体“一码通办、扫码即达”;同步建立闭环督导机制,成立督导组抽检张贴情况,推行“无诉求上报”周通报制度,推动企业扫码上报诉求807件,上报量稳居全市前列,让企业诉求“指尖可触”。企业通过扫描“服务企业码”向船营区服务企业办反映,清真美食街违建棚子脏乱差,咨询什么时候能够拆除。收到诉求后,船营区服务企业办应用“九解一协调”转办机制,将诉求迅速转办至辖区街道,街道城管科汇同区执法局积极协调商户,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将美食街内所有违建棚子进行了拆除,船营区充分应用“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机制,多部门联动及时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线下端将服务窗口前移,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税务、市场监管窗口设置“九解一协调”服务指南展板,配备专人“一对一”受理企业诉求,搭建政企沟通“直通车”;同时打通“线上+线下”联动渠道,依托助企服务平台实现诉求“扫码即报、窗口即接、专班即办”,横向联动部门、纵向穿透层级,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专项整治:守牢涉企为民权益底线
为切实维护企业群众合法权益,船营区以“零容忍”态度开展涉企为民服务领域专项整治,构建“制度+宣传+参与”全链条保障体系。一方面,印发涉企为民服务领域专项整治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下设7个具体工作组协同作战;另一方面,通过公共办公场所LED屏滚动宣传、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点张贴海报、“船营发布”微信公众号及政务公开网站线上公示等多渠道,广泛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及现场受理地址,同步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织密权益保护“防护网”。
监督赋能:构建营商环境长效护航机制
船营区坚持“监督即服务”理念,通过“三措并举”推动营商环境监督走深走实。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区营商环境办与区纪委建立案件线索信息共享机制,对高频事项流程开展联合监督,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优先办理、限时办结;二是建强监督队伍,选聘48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营商环境监督员,设立5个营商环境监测点,延伸监督“触角”;三是提升监督实效,指导监督员定期开展明察暗访,通过“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问题”闭环管理,推动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从提能便民到数字赋能,从权益维护到监督护航,船营区正以全链条、多维度的举措,持续擦亮“高效、便民、规范”的营商环境金名片,为新时代吉林市全面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图文来源:船营区委宣传部
初审: 梁欢欢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