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于12月21日冬至的这一天,隆重开考了。这既是考生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也是考生们害怕的时刻。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于12月21日冬至的这一天,隆重开考了。这既是考生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也是考生们害怕的时刻。
考场内外,风云变幻,诸多因素交织,让 “弃考潮是否会来” 成为学界、考生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从开考首日上午的思想政治与下午的英语两科考试的难度反馈,到录取形势的严峻现实,一场关乎梦想、竞争与抉择的大戏在考研舞台上激烈上演。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分析2025年考研“弃考潮”现象。
一、首日 “劝退” 因素剖析
1、考研试题难度的冲击
思想政治考试作为开场 “大考”,被资深辅导名师肖秀荣评为 “近十年难度最大的考试”,其震撼力可想而知。思想政治理论涵盖知识面广,从时事热点到哲学原理,从历史脉络到政治经济学,考生需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点中精准捞取答案。
当试题难度陡然攀升,许多考生顿感准备不足,信心受挫。这种心理落差,如同冷水浇头,让部分原本就处在紧张备考高压下的考生,萌生出放弃的念头。
微博上考生直言 “思想政治一考完,就有弃考的冲动”,且该言论获高达 3.9 万点赞,这一数字背后是众多考生内心的共鸣,反映出难度对考生态度的巨大冲击。
英语考试紧随其后,“雪上加霜”。英语一和英语二都被反映有一定难度,无论是词汇辨析、阅读理解的深度理解,还是写作对语言精准运用的要求,都让考生在考场上 “绞尽脑汁”。
对于大量非英语专业考生而言,英语本就是考研路上的 “拦路虎”,难度加码进一步消磨斗志,两场考完,弃考意愿明显增强,疲惫与无助在考生群体中蔓延。
2、社交网络的 “放大效应”
在信息时代,社交媒体成为情绪的 “扩音器”。微博等平台上考生的一句 “弃考宣言” 能瞬间引发轩然大波,点赞、评论、转发让个体情绪汇聚成群体心态。
3.9 万点赞不仅是对那条微博的认可,更像是一种群体的 “宣泄式认同”。当看到他人也有相同困境、相同想法时,部分意志不坚的考生会在这种群体氛围渲染下,更加倾向于选择放弃,仿佛弃考从个体的无奈之举变成了 “大家都可能做的事”,社交媒体无意间为弃考情绪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二、录取形势 “重压” 解读
1、保研挤压
保研人数的增多,无疑是统考考生头顶的一片 “乌云”。近年来,高校为吸引优质生源,不断扩大保研比例。各大高校本科阶段成绩优异、科研突出的学生提前锁定研究生名额,这使得统考的竞争赛道愈发拥挤。原本留给统考考生的机会 “蛋糕” 被切走一大块,剩下的考生不得不为更有限的名额展开白热化争夺,压力陡增,一些自觉希望渺茫的考生在备考途中便打起了 “退堂鼓”。
2、录取率困境
尽管 2025 年考研人数下降到 388 万人,录取人数增加到 130 万人,看似招生形势有所缓和,但冷静分析,录取率不到 20%,与高考相比,考研的竞争残酷性尽显。
高考是全民参与的 “大练兵”,招生院校、专业众多,分流广泛;而考研是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细分领域的深度角逐,考生目标更集中,对手更强。
在这场高手如云的较量中,长期备考的艰辛、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让不少考生在面对低录取率时,心生怯意,考虑放弃。
三、反 “弃考潮” 支撑力量探究
1、梦想驱动韧性
考研大军中,众多考生怀揣着炽热梦想。有人为投身学术科研,渴望在专业领域深耕,解开知识谜团;有人为了职业晋升,瞄准特定行业门槛颇高的研究生学历需求,如金融、法律行业,志在必得。这些梦想扎根于心,成为抵御弃考念头的坚固防线。
多年苦读积累的专业知识、无数日夜泡在图书馆的坚持,让他们难以轻易割舍。即便首日考试受挫,他们也会迅速调整,为梦想咬牙再战,梦想的力量不容小觑,是阻挡弃考潮汹涌来袭的中流砥柱。
2、备考成本约束
考研并非一蹴而就,考生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成本巨大。从购买各类教辅资料、报名辅导班,到放弃实习、求职机会潜心复习,成本层层叠加。一旦弃考,这些沉没成本付诸东流,这对考生及其家庭来说是沉重打击。
出于对成本回收、不让前期努力白费的考量,许多考生即便面临困难,也会硬着头皮走进后续考场,这份 “不舍得放弃” 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弃考潮的形成。
四、多视角展望趋势
1、考生个体视角
考场上,考生心态分化将愈发显著。强者恒强,目标坚定、基础扎实的考生会迅速从首日考试阴影中走出,凭借扎实知识储备和良好心态应对后续挑战,他们是考研上岸的主力军,弃考与他们绝缘。
而部分跟风考研、准备不充分或心理脆弱的考生,在后续专业科目考试压力下,弃考风险持续攀升,他们的抉择天平会在每一场考试难度冲击、每一次自我怀疑中摇摆,随时可能倒向放弃一端。
2、高校招生视角
高校一方面希望选拔优质生源,设置难度适中的试题筛选人才;另一方面,面对弃考可能带来的生源流失隐忧,也在平衡招生策略。部分高校可能会在复试环节适当优化流程、增加调剂机会,吸引更多考生坚持到底,确保招生计划顺利完成,从后端缓解考生弃考压力,间接稳定考研局势。
3、社会舆论视角
社会对考研弃考现象的关注,会引发广泛讨论与反思。家长、老师、学长学姐等各方声音涌入考生耳畔,鼓励、经验分享、心理疏导纷至沓来。
正能量舆论氛围能为彷徨考生注入强心剂,引导他们理性看待困难,重新燃起斗志;相反,过度渲染考试难度、悲观预测考研前景的舆论,则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 “最后一根稻草”,加剧弃考潮涌动。
2025 年考研弃考潮是否会汹涌来袭,尚无定论。首日考试困境、录取形势挑战如逆风,而梦想坚守、成本羁绊似压舱石。
在这场考研大考中,考生、高校、社会各方力量相互拉扯、动态平衡。但无论结果如何,考研本身就是一场淬炼,它见证青年逐梦的勇气,也折射教育竞争生态。
期待考生能在风雨中坚定航向,不要轻言“放弃”,高校能优化选拔,让考研之路在波折中回归人才成长的正轨,不负青春、不负梦想。
来源:史海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