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陕西首富夫妇,连遭责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2 19:55 2

摘要:5月21日,华熙生物再度发文,斥责若干券商的行为,“不应通过少数人的结盟,以误导性信息来引导多数人的认知并以此牟利”。

记者丨李惠琳 编辑丨谭璐 陈晓平

陕西首富夫妻,遭到同行的连带指责。

5月21日,华熙生物再度发文,斥责若干券商的行为,“不应通过少数人的结盟,以误导性信息来引导多数人的认知并以此牟利”。

4天前,其发文称多家券商鼓吹透明质酸过时,重组胶原蛋白在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严重误导市场”,暗指其为巨子生物站台。

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正是华熙、巨子各自的“杀手锏”。技术之争的背后,更是资本的复杂博弈。

目前,巨子生物尚未对此进行回应。

这家诞生于陕西的企业,由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及丈夫严建亚缔造,为资本追捧的医美概念新宠。

今年以来,其股价已上涨四成,市值接近900亿港元,夫妇俩合计持股56.5%,身家推高至500亿港元,成为新一代陕西首富。

高光之下,是非也多。

连遭责难

获得巨额身家,范代娣夫妇确非偶然。

两人均毕业于西北大学,2000年,范氏研发出与人体高度相似的类人胶原蛋白,并探索出产业化路径,尤其在医美领域大获成功。

其明星面膜“重组胶原蛋白敷料”,一盒售价169元,平均每片约34元。

高价支撑下,巨子生物的毛利直逼白酒,收获“美妆界茅台”之称。

2024年,范代娣将毛利率做到82%,相当于100块钱的产品,直接成本才18块钱,也远高于同行6成左右的水平。

过去一年,巨子生物净赚20.6亿元,同比大增四成,持股过半的夫妇俩,自然日进斗金。

胶原蛋白的流行,挤占了更多妆械市场份额,也波及到华熙生物。

华熙官方回复《21CBR》记者称,在很多场景下,其实无法比较透明质酸(HA)与胶原蛋白孰强孰弱,“就像不能比较肝脏与肾脏孰强孰弱一样”。

一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提到,两个成分在配方中是可共存的,没有太大冲突。

华熙不忿的理由在于,少数券商“以误导性信息来引导多数人的认知”,并以此牟利。

范代娣夫妇的胶原蛋白生意,新近又遭遇到部分用户的挑战。

618预售开启一小时内,其核心品牌可复美,销量挤进李佳琦直播间前五名,胶原棒套组卖出近25万件。

不幸的是,在小红书上,有老用户抱怨其提价,直呼自己成了“冤种”。

据用户晒单,同在李佳琦直播间,去年购买100支可复美胶原棒,叠加各种优惠券后,实付463元,平均单支4.63元。

今年即便是极限凑单,到手价也要690元/120支,平均单支5.75元,每支涨了一块多。

《21CBR》记者注意到,该款产品在李佳琦直播间,原到手价为838元,没抢到优惠券的用户,预计要付更多钱。

有人测算,按照1ml的价格计算,范代娣夫妇的胶原棒,比SK2、海蓝之谜等更贵。

李佳琦一方解释,预售前一天,平台才推出“900-120”美妆券,部分品牌未赶得上,优惠券可抵扣100多元。

找寻新路

范代娣夫妇的巨富之路,漫长而顺畅。

两人于2001年携手成立巨子生物,彼此分工明确。

范主攻研发,专注开发新品,以科学官身份,为品牌站台背书;严主管经营,担起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总经理等职务。

作为原料开拓者,夫妇俩掌握核心专利,具有市场议价权,且又精准踩中医美市场爆发期,吃到“械字号”概念的红利。

两人在市场感知上,也相当敏锐。

巨子生物的主渠道,长期是美妆集合店、连锁超市和药房等,这两年,迅速将重心转至电商。2024年,其线上直销渠道收入近40亿元,占总收入72%。

夫妇俩将线上打法,总结为15字要诀:在天猫做深,在抖音做爆,在京东做专。核心一条,就是绑定大主播。

在天猫,他们重点与李佳琦合作。

2024年天猫双十一预售期间,单在李佳琦直播间,可复美预估GMV超过4.85亿元,登上榜首。

在抖音,两人频繁进驻贾乃亮直播间。

记者查询飞瓜数据,今年抖音618期间,单单贾乃亮的直播间,预估销量已达2.5万至5万套组之间,销售额介于1000万元至2500万元。

4月中旬,贾乃亮做过可复美2.0胶原棒的专场直播,单单一次,销售额在2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

大主播带货,可复美高歌猛进,巨子生物年收入突破55亿元,连续三年保持50%左右的增速。

夫妇俩也付出高额流量成本,2024年花掉20亿元销售费,超过收入的三分之一。

登顶陕西首富后,夫妇俩也有挑战。

两人共打造了8个品牌,广泛布局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可复美外,只有抗衰品牌“可丽金”渐成气候,一年贡献8亿多的收入,其他未有大起色。

可复美高度依赖线上走量,流量先行,且未必能持续高增长,2021年至2024年,其增速已从113%降至63%。

范代娣夫妇正尝试扩充产品线,拓展线下渠道。

2024年以来,他们上线多款新品,比如可复美的焦点系列,针对气色不佳、暗淡无光的皮肤亚状态人群,据称,该系列全年销售超过1亿元。

风口流转

医美赛道群雄逐鹿,范代娣夫妇不能高枕无忧。

其手握的类人胶原蛋白,属于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这个大领域内,玩家很多。

基于不同技术成分,涉足的企业即有创健医疗、聚源生物等多家,竞争激烈。

可复美一陷入涨价争议,小红书上即有大量替代品的帖文。

更大的隐忧,是新技术的迭代。

2024年,杭州美琉生物科技宣称,能将Ⅲ型重组胶原蛋白的成本价格,由每公斤8万元降至1万元。

有业内人士告诉《21CBR》记者,若原料大幅降价,胶原蛋白产品会大幅增加供给,对现有品牌和供应商带来严重冲击。

夫妇俩,也将目光投向医美领域的填充剂。

巨子生物一度宣布,两款“Ⅲ类重组胶原针剂”预计在2024年二季度获批。不过,至今未有确切消息。

据分析,医疗器械产品利润更高,门槛也高,只是资质获批难度大,具有不确定性。

若顺利获批,这个赛道也有同行抢食。

比如,锦波生物已坐拥国内仅有的三张重组胶原蛋白医美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华熙生物、敷尔佳等,也在申请这个“械三证”。

消费者和资本总在追逐下一个风口。

玻尿酸的热度,转移到胶原蛋白,未来也可能出现新成分,取而代之。这种现象,在华熙生物发生过,巨子生物也可能遭逢相似命运。

在技术、产品上继续突破,将是范代娣夫妇持久的课题。

图片来源:巨子生物,除标注外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