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课堂发飙怒吼!那些卷不动的孩子,可能才是人生赢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2 20:00 2

摘要:过去的几周,我和小半爸做了三场关于“AI+学科”的直播,和大家从头到尾捋清语数英这三门主课的小学学习规划,还演示了很多好用的AI学习工具。

原创 逃妈 东西儿童教育

大家好,我是逃妈。

过去的几周,我和小半爸做了三场关于“AI+学科”的直播,和大家从头到尾捋清语数英这三门主课的小学学习规划,还演示了很多好用的AI学习工具。

虽然每一场都比预计的时间要长,但很多家长朋友都从头听到尾,表示收获满满,我们也特别有成就感

整完这几门基础学科后,接下来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重头戏是“兴趣+科学”。

本周四晚上,小半爸邀请了赛先生科学课创始人大卢老师,和大家聊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如何一方面通过科技赛道为升学争取好机会,另一方面,为物化生学习打好基础:

周五上午,给大家带来赛先生科学课暑期班的详细讲解,还有超惊喜的首发优惠价!

感兴趣的家长朋友记得先预约好。

1

上周陪一位朋友去看学校。朋友家准备从外州搬过来,正在密集地调查本地的学区学校,考虑最终落住地点。

我们那天去的一所中学是去年才开的,教室设施很新很高大上。让我有点眼红的是,学校里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室特别多,整个学校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型科研中心。

接待我们的老师介绍说,现在新修的学校,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因为整个教学都往STEM的方向偏移。

学校里的科学活动很多,机器人、科学实验小组、科学创新小组等等,不仅上学日活动多,周末也经常有各种竞赛......连小镇平时的节日庆典活动,都是他们学校的无人机队承包的。

不过我得插一句哈,这不算一个特别普通的小镇,这个常住人口只有3万多的小镇,家庭收入中位数可高达18.7万呢(整个美国的中位数大概是在7万左右)。

总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美国较富裕地区、较先进学区的教学方向。

老师说,基础学科学习在K12阶段很重要,不过现在有个更大的影响,AI。

她问我们有没看最近很火一个的“教授发飙”视频,正好我前几天还真有刷到过:

她说虽然这位教授夸张了点儿,但从老师的角度看,也挺难的。AI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学习的效率,但也带来了两个很现实的问题:

1,过多的依赖,会剥夺孩子自己的思考。学习是需要一个“挣扎”过程的,尤其是STEM科学类的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测量和实验来验证。这些都没有捷径,需要孩子亲手去实践,去感受。

2,知识本身变得“廉价”,因为AI就已经能做很多事了,而孩子更需要培养的,是创新意识、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笑着说,从这个角度看,小时候坐不住、卷不动,喜欢观察、爱问问题爱找茬、爱动手捣鼓的孩子,反而潜力更大呢!

现在很多的教学改革,甚至校园硬件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加顺应AI时代的学习要求。

2

老美老师的说法虽然听起来像开玩笑,但细想也不无道理。

为什么说,小时候看起来坐不住、卷不动的孩子,在AI时代潜力更大呢?

因为他们坐不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容易观察和发现到生活中的问题,还喜欢捣鼓这捣鼓那的,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是AI取代不了的能力。

之前小半爸在直播间给大家举过一个例子。

有一天,小半想用沙发旁的一个插座给他的笔记本充电,但那个插座很久没用过了,上面还插着防止小孩触电的安全帽,但因为太久没用过,那个安全帽已经拔不出来了。

就是这样的安全帽,很多家庭里应该都有,专门用来防止小孩因好奇把手指插入插孔,时间久了的确很难取下来。

正好那天作业忙完了,有些空闲,小半就在家里踱来踱去,发现了家里有些插座上长期插着感应夜灯:

他突然“灵机一动”。

咦,感应夜灯白天不亮晚上亮,是因为它身上有个光感应模块,强光下电路不通,弱光或黑暗时才通。

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插座啊!

插座平时不使用的时候也不需要通电的,只有把插头插进去的时候才需要通电。

那么,我们可以将光感应模块设置在插孔的中心位置,只有当插头插入插座,遮盖住光感应模块(感光强度非常弱的时候),电路才接通,插孔才有电。这样,不用插那种安全帽,也很安全啊!

后来,小半把这个想法做成了一个科创项目,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

其实我觉得甚至可以去和插座生产商谈一谈的,这个需求很大啊,完全可以推向市场~

你看,有点儿闲功夫,喜欢观察生活的,喜欢动手捣鼓的孩子,是不是更容易拥有创新意识、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了,这些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还得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

怎么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小半爸在周四晚上会和赛先生科学课创始人大卢老师和大家聊一聊,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也是咱们国家的教育风向标:

另外,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有过硬的背景知识。比如在“改造插座”的例子中,孩子至少得具备一定的光学、电学等基本物理知识,才有可能萌发想法。

这些知识的学习,也是可以融合到很多生活的案例中,让孩子亲手实验,从观察和感受中去掌握的:

3

不知大家怎么看,我觉得,在对孩子科学思维培养、以及对科学创新的重视上,国内外的方向都很一致,甚至国内走得还更快一些。

这两年,以科技赛道为导向的教育风向标越来越明显,很多学校也都开设了科技特长生通道。

和传统学科竞赛不同,这条赛道,没有那么对抗孩子的天性,对大多数普通孩子都很友好。

我原本以为是仅限于一线、超一线城市,但其实现在已经铺得很开了。

这也是AI给我们带来的红利之一吧,就像机械化、电气化承接了人类的很多体力劳动工作,AI,也将会承接很多的枯燥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这样,人类才能真正聚焦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感兴趣的事,并在此之上作出创新,推动科技发展。

与之相应的,我们的教育方向,人才筛选机制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具体怎么变,怎么抓住这波机会,记得约好直播间,来听小半爸和赛先生科学课创始人大卢老师的详细分享:

来源:东西儿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