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21日,正值冬至节气,这本是一个阖家团圆、吃饺子的温馨日子,却也是 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的关键节点。上午8:30 至11:30,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率先登场,其难度之大让考生们叫苦不迭,就连考研思想政治学科名师肖秀荣都直言此次真题
2024年12月21日,正值冬至节气,这本是一个阖家团圆、吃饺子的温馨日子,却也是 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的关键节点。上午8:30 至11:30,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率先登场,其难度之大让考生们叫苦不迭,就连考研思想政治学科名师肖秀荣都直言此次真题堪称近十年最难。
原以为熬过政治的 “寒冬”,下午英语考试能迎来些许曙光,未曾想英语试题同样给考生们泼了一盆冷水,难度居高不下。这一系列状况引发了诸多争议与深度思考:英语到底有没有必要这么难?考研人数变化下的试题难度设置是否合理?英语作为公共学科,考查方向是否偏离了正轨?
第一,从考研的整体目标与人才选拔需求来看,高难度的政英试题有着内在的合理性。
研究生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高阶层次,旨在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卓越科研能力以及广阔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绝非简单的知识背诵,它承载着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更是对当下时事热点、国家政策、历史发展脉络深入理解的考查。
如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从国际地缘政治博弈到国内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研究生需要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与扎实的理论分析能力,方能在未来的学术研究或专业领域深耕中把握正确方向。高难度试题能够筛选出真正关注时事、深入思考理论内涵的考生,确保研究生队伍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第二,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在全球化加速融合的当下,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研究生阶段无论是研读前沿外文文献、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还是与国外专家学者共同开展科研项目,都离不开精湛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考试难度提升,是顺应这一时代需求,促使考生提前打磨自身语言技能。如在阅读素材选取上涵盖最新科研成果、全球性议题探讨等专业领域文章,既能检验考生词汇储备、语法运用,更能考查其逻辑思维与信息提取能力,为日后学术之路筑牢语言根基。
第三,考生们的抱怨也并非毫无缘由。
当看到 2025 年全国考研人数已连续两年下降,降至 388 万,较之前跌破 400 万大关,他们不禁质疑:在生源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试题为何还如此刁难人?从竞争本质而言,尽管报名人数下滑,但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并未缓和。
优质高校、热门专业的报考热度依然不减,学位资源稀缺性依旧突出。以 985、211 高校为例,部分王牌专业录取比例常常低至个位数,僧多粥少的局面促使高校必须通过高难度试题精准选拔最适配的人才,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况且,考研人数下降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如就业市场短期波动下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或是部分考生被过往考研难度 “劝退”,而非意味着选拔标准应随之降低。
第四,进一步聚焦英语作为公共学科引发的争议,有人认为它不应成为考生升学途中的 “拦路虎”,应侧重于考查学生基本语言素养即可。
但这种观点忽略了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英语在研究生阶段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知识获取、学术传播的关键媒介。公共英语考试若过于简单,无法区分考生真实水平,易让英语能力欠佳者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在学术探索上举步维艰。
不过,当前英语试题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在题型创新上,有时未能充分考虑考生备考实际,像此次英语一图表作文让习惯漫画作文练习的考生措手不及,虽有打破套路之意,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考生信心,造成不必要的慌乱。这反映出命题组在平衡创新与考生适应性上仍需优化。
第五,从考生备考生态来看,问题也不容小觑。
一方面,本科阶段英语与政治教学存在脱节现象。英语教学多围绕四六级应试,缺乏针对考研英语深度、广度拓展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流于理论灌输,鲜少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导致考生进入考研备考后需从头摸索,压力倍增。
另一方面,考研辅导市场乱象丛生,部分机构过度渲染押题、套路的作用,让考生误以为考研可走捷径,忽视知识积累与素养沉淀。一旦试题反押题、反套路,考生便无所适从,感觉难度陡然提升。
第六,要化解这些矛盾,实现考研选拔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需多方协同发力。
高校应优化本科教学体系,英语课程融入学术英语训练模块,政治课增加时事研讨环节,为考研筑牢基础;命题组在保持试题难度与选拔性的同时,注重题型渐变,给予考生适应期,提升命题科学性;考生自身需摒弃投机心理,早规划、早备考,将知识学习贯穿大学全程,提升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2025 年考研政英试题难度背后是教育发展诉求、竞争现实、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复杂博弈。只有正视争议,各方携手共进,才能让考研之路更加公平、科学,让真正有志于学术、具备潜力的考生脱颖而出,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来源:史海流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