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现代化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再次站在了时代前沿。继2025年3月21日成功发布《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与应用指南(通用版)V1.0》后,该校于近日正式推出了《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与应用指南(通用版)V1.0》。
在教育现代化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再次站在了时代前沿。继2025年3月21日成功发布《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与应用指南(通用版)V1.0》后,该校于近日正式推出了《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与应用指南(通用版)V1.0》。
作为国内首个由民办高校编制并面向全社会发布的学生AI素养提升与应用指南,该《指南》的发布不仅积极响应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战略部署,更以“适者大成:做智能时代的弄潮儿”的精神理念为统领,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推动“AI+教育”生态的全面构建。
战略领航,开启AI教育普惠新篇章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根据学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八新”行动方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与未来竞争力,组织计算机学院、院校研究中心等多部门联合编制了《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与应用指南》。这一重要实践成果标志着广应科在AI教育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体现了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AI赋能全人教育”的坚定决心。
为了让这一创新成果惠及全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广应科构建了“数字+实体”双轨传播矩阵。即日起,通过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供《指南》电子版免费下载,内含175页干货内容及实操案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AI技术及其应用。同时,学校还启动了“AI启航计划”,面向全校有需求的师生限量赠阅精装印刷版,通过“理论指南+工具手册+场景图谱”的组合拳,切实推动“人人懂AI、人人会AI”的教育愿景落地生根。
三维筑基,锻造“Z世代”核心竞争力
《指南》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系统构建了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在知识图谱方面,从底层原理到场景贯通,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主流技术及典型应用场景,为学生搭建起“认知-理解-应用”的完整知识链条。通过贯通底层原理与行业实践,帮助学生突破技术壁垒,掌握智能时代的核心思维工具。
在能力模型方面,《指南》聚焦“智慧学习、智慧人生、创新创业”三大维度,通过AI技术优化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知识获取效率与深度的双重提升;借助智能工具辅助时间管理、情绪调节与健康监测,赋能终生成长;依托大模型技术重构商业逻辑,孵化跨学科创新项目,培育数字时代破局思维。这些举措为Z世代学子打造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壁垒,助力他们在智能浪潮中勇立潮头。
在素质罗盘方面,《指南》将“算法偏见识别训练”“数据隐私防护”等特色模块嵌入教学场景,强调“探索精神、合作理念、伦理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在AI应用中坚守学术诚信、防范算法偏见、保护数据隐私,成为既有创新锐气又具人文底色的数字公民。
案例驱动,打通素养提升全链路
《指南》以“启发-实践-精进”为脉络,结合三大核心附件构建了学生AI素养提升的立体化路径。附件1提供了多个真实案例,覆盖学习、生活与创新创业场景,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新,从实践中领悟AI的边界与潜力。附件2则收录了多款主流AI工具及双轨教程,帮助学生精准匹配需求,快速掌握AI技能。附件3则聚焦国产大模型DeepSeek,详解全链路操作,助力学生攻克AI硬核关卡。
特点鲜明,定义教育创新范式
《指南》以普及性、系统性、实践性、个性化为核心优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面向不同专业背景学生降低AI技术入门门槛;首创“三维九项”素养框架,覆盖认知、应用与价值观培养全链条;通过工具手册、案例库、模板库等资源推动AI技术落地学习与生活场景;深度适配我国教育生态,贴近学生学习、人生与创新创业不同场景与实际需求。这些特点使得《指南》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引领教育创新的新范式。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XR实验室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
展望未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将持续跟踪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动态升级《指南》内容为学生的AI素养提升与终生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相信在《指南》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广应科学子将成为智能时代的佼佼者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图|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潘雨欣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