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霸王茶姬成为“文淇洗澡水”:一场粉丝狂欢下的品牌安全危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2 15:54 2

摘要:2025年5月,霸王茶姬官宣青年演员文淇为“好茶推荐官”,借势其文艺气质推出新品“夏梦玫珑”。广告片中,文淇漫步森林的意象与产品“煮水听沸”的东方美学叙事高度契合。这本是一场典型的“国风+明星”营销组合拳——文淇清冷文艺的气质与霸王茶姬的东方茶饮定位看似契合,

2025年5月,霸王茶姬官宣青年演员文淇为“好茶推荐官”,借势其文艺气质推出新品“夏梦玫珑”。广告片中,文淇漫步森林的意象与产品“煮水听沸”的东方美学叙事高度契合。这本是一场典型的“国风+明星”营销组合拳——文淇清冷文艺的气质与霸王茶姬的东方茶饮定位看似契合,品牌方更在宣传中强调“以茶会友”的文化共鸣。然而,剧情在48小时内急转直下:部分网友将新品戏称为“文淇洗澡水”,并衍生出“喝一口就仿佛拥有文淇同款灵气”的二次创作,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耐人寻味的是,这一玩梗并非官方发起。品牌方既未主动营销,也未在宣传物料中使用该词,但部分消费者认为“洗澡水”一词暗含对文淇的不尊重,甚至可能引发性别联想。尽管品牌方紧急调整宣传话术,但舆论的发酵已让“霸王茶姬=文淇洗澡水”的标签深入人心。

这一事件折射出品牌营销的深层矛盾:当“流量优先”策略遭遇消费者情感底线,品牌究竟该如何平衡商业诉求与文化尊重?


争议本质:粉丝经济与大众认知的边界冲突

1. 粉丝滤镜的“萌化”逻辑

在文淇粉丝群体中,“洗澡水”梗被赋予了“亲密感”的浪漫解读:

情感投射:粉丝将文淇在广告中的自然状态(如出汗、撩发)视为“真实不做作”的表现,进而将产品与偶像的“灵气”挂钩;圈层狂欢:同人创作、表情包等二次传播,本质是粉丝对偶像的“情感代偿”,与偶像本人并无直接关联。

2. 大众视角的“冒犯性”解读

对非粉丝群体而言,“洗澡水”一词存在天然负面联想:

性别凝视:该梗最初因NBA球星杜兰特“想喝斯嘉丽洗澡水”的争议性发言出圈,常被视作对女性的物化;消费不适:普通消费者直言:“买奶茶不是为了喝明星的洗澡水!”部分网友甚至质疑品牌“纵容低俗营销”。

这种认知鸿沟,暴露了粉丝经济与大众文化的深层矛盾:当小众圈层语言入侵公共传播空间,品牌是否必须为衍生争议担责?


​品牌困境:流量红利与声誉风险的博弈

1. 流量收割的诱惑

尽管争议不断,“洗澡水”梗确实为霸王茶姬带来显著收益:

搜索指数暴涨:事件发酵后,“霸王茶姬”“夏梦玫珑”百度指数单日飙升180%;社交平台裂变:小红书相关笔记超10万篇,抖音二创视频播放量破亿,形成“自来水”传播效应。

2. 品牌形象的隐忧

认知错位风险:品牌长期塑造的“东方美学”定位,与“洗澡水”的戏谑化表达形成割裂。有网友评论:“喝完这杯茶,我连陆羽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价值观争议:部分消费者认为,品牌默许玩梗是“对低俗文化的妥协”。教育从业者李女士表示:“如果连文化品牌都参与玩梗,如何向青少年传递正向价值观?”


行业反思:新茶饮的“文化陷阱”与破局之道

1. 文化赋能≠符号堆砌

霸王茶姬的困境揭示了新茶饮行业的集体焦虑:如何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持续的品牌资产?

成功范式:

茶百道:以“杨枝甘露”绑定成都地域文化,年销超3亿杯;沪上阿姨:通过“五谷茶”系列传递健康养生理念,与“东方茶”定位形成区隔。

霸王茶姬的教训:过度追求“国潮视觉轰炸”,忽视产品与文化的深度绑定,导致“文化符号”沦为营销噱头。

2. 私域流量:从“流量收割”到“情感共建”

尽管霸王茶姬私域会员达1.3亿,但其社群运营仍停留在“发券-促活”的初级阶段。反观瑞幸咖啡,通过“首席福利官Lucky”人设、UGC内容共创,实现单店月均GMV超100万元。

品牌需构建“价值观共同体”,而非单向输出。例如,可围绕“茶马古道”历史开发互动游戏,或邀请消费者参与非遗技艺体验,让文化认同自然生长。

​当“网红”成为“长红”的必经之路

“文淇洗澡水”事件或许只是新茶饮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一个缩影。对霸王茶姬而言,短期舆情危机可通过公关手段化解,但长期挑战在于:

回归产品本质:以“伯牙绝弦”式的匠心打磨单品,而非依赖明星效应;重塑文化叙事:从“东方茶饮”升级为“世界茶语言”,如借鉴星巴克的“第三空间”理念,打造文化体验场景;重建消费者信任:通过透明化供应链(如公开茶叶溯源信息)、公益行动(如茶农扶持计划)重塑品牌公信力。

毕竟,真正的“国潮”从不需要流量密码,而是需要穿越周期的文化定力。

来源:晨起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