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科举趣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2 15:21 2

摘要:选人用人一直是国家大事,关乎王朝兴衰。真正制度化选人用人,是从西汉开始的,从考策论,到论述经义,再到汉平帝时的甲科、乙科,都有一套选拔流程。隋朝开始科举考试,到了唐宋,已经形成成熟、完备的科举制度。多少平民子弟期待鱼跃龙门,从此跨越阶层,成为人上人。这期间也有

选人用人一直是国家大事,关乎王朝兴衰。真正制度化选人用人,是从西汉开始的,从考策论,到论述经义,再到汉平帝时的甲科、乙科,都有一套选拔流程。隋朝开始科举考试,到了唐宋,已经形成成熟、完备的科举制度。多少平民子弟期待鱼跃龙门,从此跨越阶层,成为人上人。这期间也有很多奇闻异事,悲欢离合,撷取几则,以飨读者!

古代科举考试

朱衣点头,文无定价

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阅卷时,常常觉得有个红衣人在座位后面点头,然后评阅的文章就是合格的。开始时还怀疑是传达消息的官吏,等回头看时,却一无所见,他把这事告诉同僚,大家都再三惊叹。曾经有诗句说:"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

欧阳修

韩昌黎参加科考时的题目是《不迁怒不贰过》,被主考官陆贽废黜。第二年,还是陆贽主持科举,又出了这个题。韩愈把以前的旧作写上去,一字不改,陆贽大加称赏,取为第一。可见,文章好坏,不取决于文章本身,而是考官的心情。

奏改考期,以待贤明

宋朝的科举考试一般在八月中旬,考试临近,苏辙忽然得了感冒,自己估计是来不及参加考试了。魏国公韩琦知道后进奏说:"今年参加科考的人,只有苏轼、苏辙最有声望。听说苏辙突然病了,如果他不能参加考试,大家都会失望,应该延迟考试日期来等他参加。"皇帝同意了这个提议。直到苏辙病好后,才举行考试,比往常的日子迟了二十天。从那以后,科举考试就在九月举行了。

苏辙

名士荟萃,龙虎风云

唐代贞元八年,陆贽主持科考。当年欧阳詹中、韩愈、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都是天下名士,当时称为“龙虎榜”

淡墨书名,糊名防弊

唐代的进士名单必定是在晚上书写,书写的墨汁要淡,因为传说中举的人都是命中注定、在阴间已经录取了的,在阳间接受录取结果,用淡墨书写名字,就像是鬼神的笔迹一样。

唐代开始,参加考试的人要在试卷上把名字糊上,防止作弊。

破天荒

唐懿宗时,荆州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数不成名,被称为“天荒解元”。刘蛻是从荆州解元选拔登第的,当时号称为“破天荒”。后来此人官至左拾遗。

破天荒

柳叶染衣

唐朝宰相李固言在古柳树下散步,听到有弹指声说:"我是柳神,正用柳汁来染你的衣服。你中了进士穿上蓝袍,应当用枣糕来祭祀我。"没过多久,李固言果然进士及第了。

李固言

沆瀣一气

杜审权主持贡举,录取了卢处权。有人开玩笑说:“座主审权,门生处权”。唐僖宗乾符二年,崔沆录取了崔瀣,有人说:“考官门生,沆瀣一气”。这是成语沆瀣一气的来源。

天子门生

宋代赵逵在绍兴年间对策很合宋高宗之意,被评为第一,只因触犯了秦桧,被任命为地方官。宋高宗问赵逵在哪里任职,想任命他为秘书郎。赵逵乘一辆小车入朝觐见,守关吏为了迎合秦桧,就搜查赵逵,但行囊中只有书籍。等到秦桧死后,才升任起居郎。宋高宗说:"你知道吗?你的官位始终是我亲自提拔的。秦桧从来没有一句话提到你,所以相信你不阿附权贵,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啊。"

名落孙山

孙山参加科举考试,排在上榜名单最后一名。朋友写信问孙山考试结果,他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余人更在孙山外”。

考生行贿,请托试官,叫关节。明朝的杨士奇主持考试,在试院外门柱上贴对联说:"考场各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垂帘分出内外, 一毫关节不通风。"

来源:今天灾难启示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