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法治护航、科学保护与公众参与共筑生态屏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2 15:06 1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通过完善法治保障、强化栖息地保护、科学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及深化公众宣传等举措,推动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这一成果于近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得到详细披露。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通过完善法治保障、强化栖息地保护、科学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及深化公众宣传等举措,推动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这一成果于近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得到详细披露。

法治先行: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 “防护网”

内蒙古将法治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核心支撑,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并构建起覆盖森林、草原、河湖、野生动植物等领域的 14 部地方性法规体系,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全区形成了 “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的保护格局,为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筑牢制度防线。

科学保护:栖息地守护与濒危物种拯救同步推进

在生态空间保护方面,内蒙古在野生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建立26 个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划定42 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重要栖息地为补充的保护网络。针对极度濒危物种,实施专项拯救工程:在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乌梁素海成功开展普氏野马、麋鹿野化放归,填补了区域濒危物种恢复的空白;在鄂尔多斯建立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和扩繁研究中心,为半日花、四合木等极小种群植物提供 “庇护所”。

监测数据显示,全区野生动植物种群呈现积极恢复态势。今年 1 月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显示,内蒙古越冬水鸟种群数量达16 万只,涵盖 26 各物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越冬种群达 2600 余只,“三有” 保护动物赤麻鸭种群达 13.2 万只,占全球总数 60% 以上。值得关注的是,全区首次记录到白头鹤、夜鹭越冬踪迹,并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监测到雪豹活动影像,标志着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物种丰富度显著提升。

全民参与: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合力

内蒙古将公众教育作为保护事业的重要基石,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从生态理念进校园、进社区到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主题活动,“人人参与保护” 的氛围日益浓厚,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

“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恢复,是内蒙古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晴雨表’。”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林业正高级工程师金荣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法治保障、强化科研监测,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守护 “万物共生” 的生态家园,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来源:亮丽内蒙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