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白宫通讯主任霍普·希克斯曾透露,前总统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信息未读"状态。当下中美关系似乎正在上演现实版"已读不回":美国近日撤回了针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极限施压措施,而中方对美方的接触请求保持了五天意味深长的沉默。这种外交互动背后,折射出国际格局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白宫通讯主任霍普·希克斯曾透露,前总统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信息未读"状态。当下中美关系似乎正在上演现实版"已读不回":美国近日撤回了针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极限施压措施,而中方对美方的接触请求保持了五天意味深长的沉默。这种外交互动背后,折射出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
特朗普此次中东之行的2.2万亿美元协议,犹如在沙漠中建造的海市蜃楼。沙特表面承诺的6000亿美元投资中,实际到位的军火订单仅占23.6%,其余都是十年期的远期支票。这种"PPT造富"模式遭遇的现实尴尬,在卡塔尔订购的210架波音客机事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个国土面积仅北京市大小的国家,现有民航机队总量不过197架。
中东国家的务实选择令人玩味: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刚与美国签署人工智能合作协议,同时还在布局与中国石化达成27年液化天然气长约。这种"两头下注"的策略,既是能源转型期的生存智慧,也是对美国信用透支的自然反应。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清洁能源投资已连续三年超过美国,光伏电站市场份额达63%。
而之前对全球禁用华为昇腾AI芯片的禁令,也悄悄改成了“建议”!这并不是他们心软了,而是没有用了,反而会倒逼亲中国芯片、中国产品的企业或国家,离美国越来越远。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芯片制造设备市场的采购份额从2018年的17%攀升至2023年的32%。长江存储232层3D NAND闪存打入苹果供应链,中芯国际用DUV光刻机实现7nm工艺突破,这些技术突破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撤回,与其说是战略退让,不如说是对市场规律的被迫妥协。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政策的正面对决。中国"十四五"规划中半导体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达29%,而美国《芯片法案》承诺的527亿美元补贴,实际落地率不足40%。当ASML首席执行官温彼得公开反对出口管制时,反映的不仅是商业考量,更是对技术封锁可行性的根本性质疑。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降至7977亿美元,较峰值减少34.5%。这种渐进式减持策略,与日本、沙特等国的同步操作形成共振效应。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的心理关口,表面是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后果,深层则是全球对美元信用根基的担忧。
人民币国际化呈现多点突破态势。沙特对华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升至18%,阿根廷启用中阿货币互换协议偿还IMF债务,甚至连美国传统盟友以色列都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这些看似零散的进展,正在编织新的国际支付网络。
中方的"沉默外交"绝非消极应对,而是基于实力的策略选择。从稀土管理条例出台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国的反制措施始终保持着"精准打击、留有余地"的特点。这种张弛有度的应对,既避免了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又为技术突破争取了时间窗口。
反观美国,从芯片禁令反复到债务上限危机,政策摇摆暴露出结构性矛盾。特朗普时期发起的301调查,最终导致美国消费者多承担了820亿美元的关税成本。这种"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博弈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的今天愈发难以为继。
当前的中美博弈已进入"非对称竞争"新阶段。中国在新能源、5G、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突飞猛进,与美国的传统优势领域形成错位竞争。这种格局下,"战略耐心"本身就是重要武器——当比亚迪电动汽车登陆慕尼黑车展,当华为Mate60搭载国产5G芯片引发抢购,市场自会做出选择。
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兴衰往往始于技术代差,终于制度僵化。美国芯片巨头的财报显示,英伟达中国区营收占比达22%,高通更是高达64%。这种深度利益捆绑,使得任何"脱钩"企图都注定代价高昂。当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创造"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奇迹时,展现的不仅是基建能力,更是制度效率的较量。
中美博弈这场世纪大棋,胜负手不在于短期得失,而在于谁能为人类文明贡献更具包容性的发展范式。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覆盖132个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建成2800多个重大工程,这种实打实的合作成果,或许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具说服力。当美国政客还在纠结"已读不回"的面子问题时,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发生静水深流式的变革。
来源:科技芝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