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这词,其实听起来有点唬人,仿佛就是数据特别多,其实它核心不是“多”,而是“有价值”。
“大数据”这词,其实听起来有点唬人,仿佛就是数据特别多,其实它核心不是“多”,而是“有价值”。
举个生活中很接地气的例子吧:
假设你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台那儿会扫你买的商品,这个记录下来的数据就是“小数据”。
但如果这个超市把一年内上百万顾客的购买记录都汇总起来,再分析一下哪个时间段大家爱买牛奶,哪款酸奶复购率最高,这些就是“大数据”了。
简单说,大数据是:
“数据量特别大、种类特别多、变化特别快,而且这些数据本身不值钱,但通过分析之后就能挖出金矿的东西。”
它有几个关键词,你可以记住:
量大(Volume):数据海了去了,TB起步,PB都有。种类多(Variety):文字、图片、视频、位置、语音,啥都有。变化快(Velocity):秒秒钟都在更新,比如股票数据、直播评论。价值密度低(Value):原始数据看着没用,得靠分析才能变有价值。再通俗点,大数据就像是一座煤矿,原始数据就是煤,你得挖、得烧,才能发电,照亮你的决策。
这个词是2015年左右火起来的,很多人以为“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和别的行业凑一块,其实它核心是 “互联网思维 + 传统产业”。
比如说:
“互联网+外卖” 就是美团、饿了么这种,把吃饭这事儿搬到网上来做。“互联网+交通” 就是滴滴、花小猪这种打车软件,改变了咱们出行方式。“互联网+医疗” 就是挂号、问诊、配药都能线上搞定,像好大夫、微医这些。通俗说,“互联网+”就是:
“把互联网技术、平台、思维方式,嵌到传统行业里,让原来比较笨重、效率低的行业变得更快、更方便、更聪明。”
它不是让你做网站,而是让你 用互联网思维做生意、做服务、做管理。
“数字化”这个词现在也很火,比如“企业数字化转型”、“政府数字化治理”……听起来官方味儿挺浓,但其实它和咱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最简单理解:
数字化 = 把一切传统的、纸面上的、人工的东西,用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分析起来、利用起来。
比如你以前写请假条得拿纸笔,现在用钉钉点一下申请就行,这就是一种办公数字化。
再比如你去医院看病,过去医生翻纸质病例,现在看的是电子病历,这就是医疗数字化。
注意,有人把“信息化”和“数字化”搞混了,其实有区别:
信息化:更多是把流程搬到电脑上,比如办公自动化(OA)、ERP系统啥的。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升级版,强调“用数据做决策”,强调“数据驱动”。一句话总结:
信息化是“有系统”,数字化是“有数据 + 用数据做事”。
可以这么理解:互联网+ 是入口,数字化是过程,大数据是结果。
“互联网+” 让你能在线上操作(比如挂号、点外卖)。“数字化” 让这些操作变成数据(比如每次点单都有记录)。“大数据” 则让你能分析这些数据,用来优化服务、预测趋势。名称主要关注点举个例子你可以这么记你得先“数字化”,有数据了,然后“互联网+”把服务放到线上,最后“大数据”来做分析和优化,形成一个闭环。
比如一个开餐馆的老板:
开始用美团外卖,接入“互联网+”;然后装了后厨监控、点餐系统,这是“数字化”;最后通过后台看哪些菜品最火、哪些用户最常点菜,用“数据分析”来做促销,这就是“大数据”。最后总结一句话:
“互联网+”是推动力, “数字化”是基本功, “大数据”是终极武器。
未来是个“全数据驱动”的世界:
公司靠数据决策,不再拍脑袋;政府靠数据治理,更加精准;普通人靠数据工作,也能更高效。而你要在这个浪潮里不被淘汰,就得对这仨词不光“听过”,更得“懂用”。
项目互联网+数字化大数据本质连接传统与互联网把现实转为数据从海量数据中找价值重点应用模式创新系统与流程升级数据分析与预测举例滴滴、美团、拼多多ERP、CRM、智能工厂淘宝推荐、城市交通预测联系:
三者是 “应用 → 基础 → 分析” 的完整闭环,未来你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无法回避这三者。
如果你看到这里,恭喜你,已经把这三个经常听见但不好理解的“热词”彻底搞明白了!
来源:IT战士不挨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