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刘占海创业记丨走出一条发展当代农业生产的金光大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2 14:45 1

摘要:津滨海讯(记者 郑贺阳 朱春蕊 通讯员 王兆云 高立贤)2025年4月28日,一个农民,一个实实在在种地的农民,领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章。

津滨海讯(记者 郑贺阳 朱春蕊 通讯员 王兆云 高立贤)2025年4月28日,一个农民,一个实实在在种地的农民,领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章。

今年52岁的刘占海,在滨海新区小王庄镇陈寨庄村这片土地上,凭着对这片土地的深爱和搏击时代洪流的勇气与智慧,他率领天津旺达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发展当代农业生产的金光大道。

在传统耕作中苦苦思索

陈寨庄村地处天津最西南端,这里的农民世世代代耕作在盐碱贫瘠的黄土地上。1983年,这个村和全国绝大多数农村一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时间,自主耕作的热情焕发出极大的劳动生产力,承包了土地的农民再也不是“上下班”式的种地,而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全家劳作。刚上小学的刘占海朦胧记得,放学后父亲便给他一张镰刀,叫他打菜打草。10岁的刘占海不仅从身体,更从心里,开始体会到农村劳动的辛苦。再看看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父母,他好象在思考什么:一年四季,父母每天都是天黑才回家,他们不累、不饿吗?能不能不这么累,不干那么长时间的活儿?他们在从事着多么原始传统的耕作方式呀!

俗话说“小子不吃十年闲饭”。刘占海上中学了,每到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像正式劳力一样,一开春要顶着漫天黄沙牵着牲口耠地;夏天冒着烈日酷暑耪地、锄草;秋天在曝晒的骄阳下收割庄稼;冬天要在凛冽寒风中往地里送粪、堆肥。上初中的这几年,刘占海跟着父母送粪、施肥、锄草、耠地、耙地、砘地、收割、打场,所有的农活儿他都跟着干了。初中毕业后他没能继续上高中,而是回到了农田。

“十年八年,立夏刨田。”夏季“开苗”时节,刘占海拿起锄头跟在父亲后面。300多米长的一条地,从南头儿锄到北头儿,累得腰酸背痛,而回头一望,在30多米宽的一条地里,只是划了一条线。他累得发憷不禁对父亲说:“咱爷俩锄了半个上午,才锄了两三个垅眼儿,这100多个垅眼儿,什么时候才能锄完啊?”父亲说:“‘眼是赖汉子,手是好汉子。’你老直腰越看越怵头。只管好好干,别老直腰,功夫到了自然就锄完了。”父亲说得对,而他却想:不能老是这么种地呀!

在艰辛劳作中孜孜求索

寒来暑往,经过几年农田劳动的摔打,刘占海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庄稼汉了。艰辛中他也不断品尝到收获的欢欣:眼看着亲手种下的小苗,在喝饱了雨水以后茁壮成长,总有说不出的欢喜;品尝着甘甜的瓜果,更感到无比的欣慰。他深深地爱上家乡的土地,而且经常望着整齐划一的条田和沟渠贯通、阡陌纵横的原野,思考着,向往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也搞起多种经营。村里建了砖场,刘占海作为青壮年来到砖场上班,他开小拖拉机运送砖坯。运砖坯是个累活儿,从几百米的晒场把晾干的砖坯装上车,再运到转盘窑里码好,等待开火烧制。装卸很累,但是开起车来,便顿感轻松。就是这份比种地还累的活儿,让刘占海不但接触了农业机械,还学会了简单的农业机械保养和维修。他在想,如果用小拖拉机种地不是很好嘛。于是他开始跟父亲商量要买一台20型拖拉机。父亲答应了,拿出所有的积蓄,不仅买了拖拉机还配上了收割机、犁、播种机、镇压器等机械。

在工厂上完班,刘占海开着自家的拖拉机运输庄稼、耕地、播种,他们一家人尝到了机械耕作的甜头。

刘占海在砖厂要上十来个小时的班,但一点儿也没耽误帮父亲干活儿。上班前父亲告诉他收玉米,一下班他就把父亲一天收割的庄稼运了回来。收完庄稼地要耕,三亩五亩,十亩八亩,开上车,不用多大功夫就把地耕完了。麦收了,家里种了十多亩小麦,起早带晚,两三天的功夫就割完了。割完自家的小麦,他还挤出时间帮叔叔和邻居家收小麦。

割完谁家的小麦,谁家都给钱。开始他坚持不要,觉得都是乡里乡亲的,就帮个忙的事儿,收什么钱呀。人们却说,三夏是抢收抢种的时候,谁家的功夫都金贵,你不能白白地搭车、搭人,你就是要钱,我们还巴不得呢!是啊,刘占海想:父亲说过“早种一天,早收十天”,种庄稼要争抢农时。刘占海好像看到全村人,不,是更多庄稼人急切的心情——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盼望。

在观察实践中持续摸索

人民公社时,公社大队都有农机站。那时农业机械主要是麦收和秋收后深耕土地。而今,公社大队的农机站都解散了,土地承包后也都划成小块儿,农民只好一家一户地买驴、买牛、买骡马,用最传统小耠子耠地。小耠子耠得浅、效率低,一头牛一天最多耠5亩地。看着地里的“耕牛”,刘占海深感恢复公共农机服务,是当前陈寨庄村或许还有更多村农民的迫切需求。他琢磨:这个事可以干干试试,而且,不再搞无偿服务,要让投资人有钱赚。

经过认真思考,一个大机械、集约化进行农机服务的构想在刘占海的头脑中逐渐形成。对,要购置大型机械,实行集约化农机服务。

他和村里几个投脾气的同学朋友商量,大家凑钱买农机。面对合伙人的担心,刘占海说:“我知道,大家挣钱都不容易,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过,人们按传统方式种地太辛苦了。我想,土地承包十来年了,乡亲们会有一些积蓄,他们自己买不起农业机械,但买服务,交机耕费应该没有问题;另外,生产队时‘改土’建立的农田基础设施很好,整齐划一的条田,很利于机械化耕作。”最终,他的想法得到了村里5位同学朋友的赞同。

大家七拼八凑,连刘占海在内每人出资5万元,共筹集资金30余万元。当时,花20余万元买了4台老式拖拉机,花4千元买了一台旋耕机,花3千元自己组装了一台播种机,花2百多块钱,整修了一盘脚跐耙,花6万元购置了一台小麦收割机和一台玉米收割机。购置完了机械,剩下3万多元作流动资金。因为没钱盖农机仓库,新进来的机器在外边让风吹着,雨淋着,太阳晒着。刘占海他们心疼农机,也感到了闯一番事业的艰难。这时村支部和村委会伸出了援助之手,同意原来大队的几间农机仓库给他们用。经过简单维修,2011年陈寨庄农业合作社落地建成。

万事开头难。刘占海测算,一台拖拉机一天可以耕100亩地,按每亩20元收费计算,一台车一天毛利2千元。而实际情况是,农户的承包田都是分散的,耕完了这家的三、五亩,再转到另一家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实际上,一台拖拉机,一天也就能耕五六十亩地,费时又费油。为了解决农机频繁转场问题,他们试着派专人做调度,排好耕地顺序,合理安排收割、播种顺序,保证各类农机的高效使用。

“转场”问题解决了,农机维修成了新问题。使用率高的时节,往往也是机械出毛病多的时候。机械一旦出了毛病,那真叫误时误事又花钱。没干几天,赚的钱就都花在修理上了。从此刘占海下狠心,买来农机维修书籍,抓空夺空自学农机维修。功夫不负有心人,机器出了小毛病能自己修的就自己修了。为了不误农时,他们经常修到深夜,机械一修好,就连夜到地里干活儿。

一年的苦干,刘占海他们有了十几万元的收益。这十几万怎么处理,分了?后面再投入怎么办?不分?毕竟大家都拉家带口。在刘占海的动员下,大家还是决定忍一忍,一是农机服务空间大、前景好;二是政府有好的政策扶持。这十几万元的收益我们不能都分掉,我们要留出一部分购置更先进的设备。大家想通了,刘占海的农机服务之路也越走越通、越走越宽广。

在提质增效中创新探索

合作社要发展,必须走“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之路。2013年,刘占海向村委会提出申请,要建一个农机服务站,村委会考虑到两三年来农机服务合作社提供农机服务价格合理,质量上乘,痛快地答应批给他们一块地。很快盖起了车库、维修车间、储藏室、办公室、会议室。

2013年,“旺达农机合作社”正式挂牌。挂牌就要像挂牌的样子,就要规范管理、规范运营。他们聘请专业人员为合作社订立了《旺达农机合作社章程》订立了《旺达农机合作社组织架构》《旺达农机合作社车辆安全制度》《旺达农机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旺达农机合作社监督考核制度》和《旺达农机合作社服务收费览表制度》等,旺达农机合作走上了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如何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实现长远发展,刘占海带领他的合作社成员,不断探索着新的农业服务。

土地深松:深松是一种通过机械作用深耕土地。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元素的释放。同时可以减少农业机械对土壤的压实和破坏,有利于保护土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他们马上筹集资金购置了两台深松机,拓展了这项服务,不但深受老百姓欢迎,扩大了业务量,也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的经济收益。

作物植保: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业种植越来越先进。从2011年刘占海他们开始购置无人植保机,到现在已经十几年,植保服务越做越成熟。无人机植保实现了八大好处:即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减轻了劳动强度,可视化作业监测,便于维护管理,增加了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极为有利于环保。

智能管理: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刘占海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农业技术和机械应用,积极推动农机具的改进升级,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使合作社的农机具更加智能、高效。他积极探索智能管理在农业中的应用,为合作社机械安装智能监测终端,实现对各类农机具的高效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和服务质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他们成功研究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并在全国推广,相关课件获农业部优秀课件奖。目前,这一种植技术在全国是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空白。

托管服务:农业托管是指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保、收等部分或全部作业环节,交给农机服务公司集中运营的一种新型服务。这样做农业服务更加专业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旺达合作社实施托管项目4年来,为1万多户农户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为农户节省农资购置费和机械作业费910万元,卖粮增收576万元,节约支出1486万元。同时,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合作社自身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的是,托管服务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传统方式,不亚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一场革命。

奉献社会:旺达合作社坐落在陈寨庄村,刘占海说:“我是吃着陈寨庄的饭、喝着陈寨庄的水长大的,村里的一草一木都跟我有着深厚的感情。如果没有陈寨庄的父老乡亲们的信任,没有村两委班子的帮助,没有小王庄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不会有旺达合作社的今天。”刘占海与本村农户约定:所有耕地机械作业费用减半,困难户和孤寡户作业费用全免。这样一来合作社每年收入减少18万元以上,十多年来累计减少200余万元。

同时,旺达合作社连续三年承担天津市小麦开镰仪式;举办多次滨海新区耕、播现场演示会;刘占海还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习期间,为学员介绍农机服务的经验,并无偿为学员提供经验资料;他连续四年资助蓟州区下营镇青山岭村的一名贫困大学生;合作社还成立了“新农民”培训基地,培养了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机驾驶员。刘占海带领社员参加新型农民教育现场会、技术研讨会、培训班,持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生产能力,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型人才支持。

十余载创业历程,刘占海成功打造了一个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拥有社员102人,拥有大型拖拉机、收获机、播种机、深松机、无人植保机等各类农机具280余台(套),拥有粮食储藏库及保鲜库,年综合作业服务覆盖面积66万余亩,为周边50多个村队1万多户农民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国家级农民示范社。(小王庄镇供图)

来源:津滨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