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谚语正在慢慢腐蚀我们的社会肌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2 13:01 1

摘要:谚语多以口头传播为主。从古至今,许多谚语始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起到很大的正面促进作用,可以说很多谚语都充满正能量,为世人所传颂,耳熟能详。然而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谚语。

什么叫谚语?谚语是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形式,阐述深刻道理的话语,它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经时间检验,凝聚丰富智慧的结晶。

谚语多以口头传播为主。从古至今,许多谚语始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起到很大的正面促进作用,可以说很多谚语都充满正能量,为世人所传颂,耳熟能详。然而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谚语。

例如:

“撑死大胆的,饿死小胆的。”

“先下手的吃肉,后下手的喝汤。”

“死要面子活受罪。”

“欠账的是爷爷,讨债的是孙子。”

“有权不使过期作废。”

在此,为大家列举几个现实例子。国家政府出台政策,给未转正的老民办教师发放教龄补助,在我们当地,是每教龄一年补助20元。之后,很多行业也实行了相应补助,比如老放映员、老乡村医生等。但因时间和行业不同,差异很大。就老民办教师享受教龄补贴而言,条件是必须有在职公务员作证。要知道,即便和原来的老校长说好了让其作证也不行,因为老校长虽知晓你多年民办教师的经历,可他已退休,没有作证资格,必须是在职人员才行。政策初衷是好的,若在职公务员或同行教师作伪证,会受到严厉处罚,比如扣除在职公务员的薪资等。但如此一来,很多民办教师为享受这点教龄补贴犯了难,个别民办教师甚至因附近找不到在职公务员为自己作证,只能放弃。而且,除作证外,还需查阅当年档案资料等。

而乡村医生办理补助时,情况就大大的宽松了!虽然每一年工龄同样补助20元,但其他条件没那么严苛,只需村里三人作证,村干部签字即可办理。这样在年限上就出现了很大漏洞。在我们当地,享受乡村医生补贴的人,年限大多在10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0年、50年。更荒唐的是,一些根本没干过乡村医生的人也办理了补助。像邻村有个给猪牛羊打疫苗、打针的人,也办理了乡村医生补助;还有一个女人,因消息灵通,婆家势力大,本身目不识丁,从未干过乡村医生工作,在别人怂恿下也办理了该项补助,至今享受15年医龄补助。

事后,很多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你看你,为什么不试试,按理说村里关系都有,学学某某人不就办了吗?”但多数人表示:“咱不能做那种亏心事,没做过就别去钻空子。”也有人说:“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然后悔就晚了。”这不正应了“撑死大胆的,饿死小胆的”“先下手的吃肉,后下手的喝汤”吗?甚至可能有的连汤都喝不到。

还有一个更贴切的例子:修高速公路时,看到一些人因地上附附属物获得巨额赔偿,简直把一些人看红了眼。可没碰上这种好事的人,一分钱赔偿也得不到,实在让人难以释怀。村里有个独身老人,身体健康,他心想:“我也得想办法弄点钱。”于是,他在家里把树枝截成小棒棒,拿到地里,按照一定距离插到土里,想着:“我这地本来没东西,现在插上苗子了,你们总得给我点赔偿吧。”没想,他还没弄完,就被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位工作人员说:“大爷,您别弄了,这样做是违法的。”老头气哼哼地说:“怎么违法了?我这是插树苗子……。”局面一度很僵,工作人员缓和气氛说:“大爷,您别弄了,您是不是缺钱花呀?我们按规定多少给您一点补贴,够您喝茶抽烟的,行不?”老头一听乐了:“好好好,这样吧,我不插了,不为难你们了。”就这样,老头通过造假得到了800元补助。

此事引发了很大轰动。有人说:“这老头真灵活,有心眼儿。再说了,人只要豁出去,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也有人说:“哎呀,没意思,不就是几百块钱嘛,脸面才值钱呢。”可又有人说:“反正这钱也不是你的,我的,是国家的,不要白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到头来啥都没有……”

来源:金傻子一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