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 年,深圳华强北的一个破旧仓库里,26 岁的汪滔正对着一堆电路板发呆。这个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揣着 20 万港元就敢创业,目标是让无人机「像手机一样人人能玩」。那时候的无人机,要么是军方的天价玩具,要么是航模爱好者自己拼的「电动剃须刀」—— 而汪滔的
一、理工男的「飞天狂想」:用硬纸板造出梦想
2006 年,深圳华强北的一个破旧仓库里,26 岁的汪滔正对着一堆电路板发呆。这个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揣着 20 万港元就敢创业,目标是让无人机「像手机一样人人能玩」。那时候的无人机,要么是军方的天价玩具,要么是航模爱好者自己拼的「电动剃须刀」—— 而汪滔的第一台原型机,居然是用硬纸板和胶带糊出来的!
团队穷到连工资都发不出,有人偷偷在网上兼职卖二手零件。但汪滔把自己关在实验室三天三夜,硬是让那台「四旋翼怪物」歪歪扭扭飞了起来。当它悬停在半米高的空中时,一个工程师哭着说:「这破玩意儿要是能赚钱,我直播吃电路板!」谁能想到,这个「会飞的硬纸板」,日后会让全球为之疯狂?
二、用《舌尖》征服中国:7000 块的「玩具」卖爆了
2012 年,大疆推出「精灵 Phantom 1」,定价 6799 元 —— 相当于当时普通人两个月工资。市场直接泼冷水:「谁会花七千块买个会飞的相机?」汪滔一咬牙,做了个大胆决定:免费给《舌尖上的中国》剧组送设备。
当无人机镜头从金黄的麦田掠过,当镜头贴着漓江水面拍出渔民撒网的绝美画面,全国观众都坐不住了:「这视角也太震撼了!」节目播出后,大疆官网被挤到瘫痪,经销商连夜打电话补货。那年双 11,精灵系列销量暴涨 400%,有人调侃:「《舌尖》不仅治好了我的饿,还治好了我的恐高!」
三、美国制裁?谢谢帮我打广告!
2018 年,美国突然把大疆列入「实体清单」,禁止采购美国技术。一夜之间,供应链断了 80%,连螺丝供应商都发来道歉信。但汪滔反而笑了:「既然封我路,那就自己造路!」他砸下 50 亿,带着团队住进工厂,发誓「不造出中国芯,就不出厂门」。
三年后,大疆带着「中国芯」霸气回归,还拍了支「硬核测试」视频:无人机在火山口穿梭,在枪林弹雨中飞行,甚至从太空边缘返航。视频在 YouTube 播放量破 10 亿,网友辣评:「大疆这是把无人机炼成了钢铁侠吧!」美国军方急了:「别测了!再测我们士兵都想买大疆了!」
四、年轻人的「第三只眼」:249 克的 Vlog 神器
2025 年,大疆甩出王炸 ——249 克的 DJI Flip,轻得能揣进牛仔裤口袋。更绝的是,它能 AI 智能跟拍,你跑它追,你跳它转,还能一键生成带特效的短视频。抖音上,#FlyYourStyle 挑战赛直接爆火,大学生用它拍毕业旅行,宝妈用它记录宝宝学步,甚至有大爷用它拍广场舞 C 位,播放量超 500 亿次!
在新疆棉田,上万台大疆无人机组成「空中兵团」,每天能播撒 1200 亩种子,比人工快 20 倍。巴西农场主坐飞机来深圳买机器,直拍大腿:「早用大疆,我家农场能多养 10 万头牛!」2025 年第一季度,大疆农业无人机在非洲销量暴涨 100%,连撒哈拉沙漠的牧民都用它巡逻羊群。
五、大疆的「秘密武器」:让用户成为「传教士」
现在的大疆,玩的不是卖货,是「造梦」——
SkyPixel 社区聚集了 140 万创作者,有人用无人机拍出《雪山星空》获国际大奖,有人用它记录爷爷的麦田,每段视频都是大疆的「活广告」。
开发者计划开放底层代码,极客们开发出「无人机送餐」「地震搜救」等神应用,连 NASA 都来合作火星探测项目。
跨界玩得花:和比亚迪合作的车载无人机,堵车时能「飞出去探路」;给《流浪地球 2》定制的拍摄无人机,能在零下 40 度拍科幻大片。
六、汪滔的「反常识」哲学
当 Skydio 等对手狂推参数时,大疆在纽约办了场「无用美学展」:用无人机在大峡谷喷绘荧光艺术,在暴雨中拍出彩虹轨迹。汪滔说:「参数会过时,但梦想不会。」2025 年新品发布会上,他带着团队抬出一台生锈的原型机:「这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的警钟 —— 永远别让技术遮住用户的眼睛。」
结语:会飞的不是机器,是中国人的野心
从华强北仓库到全球 70% 市占率,大疆用 20 年证明:中国品牌不靠低价抢市场,靠的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当你用大疆拍下日出时,当你看到农田里忙碌的「小飞机」时,别忘了 —— 这架会飞的机器里,装着一个理工男的偏执,一群年轻人的热血,和中国智造的野心。
来源:刘志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