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莪山畲族乡的特色‘黄金粽’,由黄荆柴草木灰浸泡的糯米和馅料包制而成,入口柔软细糯、甜而不腻!”5月20日,在莪山畲族乡西金乌村电力“红船・光明驿站”,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的党员志愿者洪杰正与黄金粽制作人姚鑫城直播带货。端午节前,这里一派繁忙景象,身着畲族服饰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钱英 张蕾 记者 施雄风
“我们莪山畲族乡的特色‘黄金粽’,由黄荆柴草木灰浸泡的糯米和馅料包制而成,入口柔软细糯、甜而不腻!”5月20日,在莪山畲族乡西金乌村电力“红船・光明驿站”,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的党员志愿者洪杰正与黄金粽制作人姚鑫城直播带货。端午节前,这里一派繁忙景象,身着畲族服饰的女工们熟练地操作着数十台蒸煮设备,为远方的订单忙碌着。
“供电所师傅定期检修线路,还帮我们改造智能配电系统,让我们能安心生产。这些年,通过‘按件计酬’模式,我们为50余名留守妇女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超3万余元。”姚鑫城感慨道。借助电力直播等新兴方式,“黄金粽”等优质农产品正加速走出山村,走向全国市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为浙江杭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生动缩影。
提档升级
数智电网连城乡
5月14日,淳安县严家村海拔920米处,随着最后一台“5G+量子”开关安装完成,浙西山区线路主线实现了507台配电网量子开关的全覆盖,一场山区电网运维模式的变革悄然展开。
淳安山区加装5G+量子开关。蒋哲峰 摄
“过去人工巡检翻山越岭一整天,检查范围有限且容易出错。现在有了 5G 量子开关与无人机巡检配合,数据传输迅速、分析精准,隐患排查效率大幅提升,巡检及故障恢复速度提高了近10倍。”姜家镇供电所高压班班长叶志明介绍。
杭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农村地域广袤,偏远农村和山区电网网架薄弱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为解决这一难题,2021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开展“电力强农”共富行动,将电网建设投资向偏远山区倾斜,推进城乡电网一体化发展,目前累计完成农网改造项目1262个,新增配电变压器容量113万千伏安,建成乡村架空线路“手拉手”可靠网架,全面消除偏远农村和山区单辐射线路,实现所有乡镇双电源供电。同时,加快架空线自动化改造,推广5G量子加密智能开关等新技术,推行“先复电,后抢修”模式,农网故障处理时长下降60%。
杭州临安山区电网建设图。吴忱 摄
从2021年底,农网供电可靠率99.9894%,农网户均停电时长56分钟;到2024年底,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9987%,农网户均停电时长6.74分钟,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坚固耐用的现代化农村电网。
地处沿海的杭州,每年面临台风等极端天气的考验。为了提升电网的抗灾能力,富春江上的新沙岛通过“离岛微电网”项目,解决了只有一条10千伏跨江线路为全岛供电的不稳定问题。若大电网无法供电,岛上的风力发电机、光伏电板、储能站将自动启动,保障岛上电力供应。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通过差异化推进配电网建设升级,改造当地小水电站、光伏电站设备,使微电网实现就地发电、就地消纳,提升山区防灾抗灾自供能力,达成“断网不断电、山村电自愈”的目标。
优质服务
数智融合促共享
“以前办电业务要跑供电所,现在家门口的驿站就能解决,太方便了!”5月14日,杭州余杭区闲林街道“桦树村电力驿站”揭牌,村民钟先生刚买了电动汽车,便在驿站顺利解决了充电桩新装业务。
作为连接供电企业与用户的“最后一公里”,桦树村电力驿站建立了由电力网格员和村委共同参与的党员服务队,服务余杭桦树、云溪、西溪源三个山区村落。驿站配备集业务办理、用电咨询、故障报修、智慧能源体验于一体的“智慧云终端”,村民可通过“AI数字同事”办理业务,也可以通过“一键呼叫”功能与电力网格员实时视频通话。对于线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党员服务队将立即上门处理,确保村民享受“一次不跑”的办电服务、“一秒不停”的用电保障和“一键呼叫”的应急响应。
余杭桦树村电力驿站服务场景。张德峰 摄
2021年,杭州供电公司构建了以“七个一”为核心的“数智型卓越供电所+电力驿站”的新时代新农村新电力服务体系,包括电助共富“一实景”、营配融合“一网格”、数字管控“一平台”、员工培养“一通道”、精益管理“一对标”、智慧仓储“一条龙”、党建引领“一支部”,全方位提升管理质效与服务能力。
数字化时代,乡村治理的智慧,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温度。杭州供电公司深化政电共建融合,推广“村网共建”网格化服务,将372个乡村供电网格融入政府“1+3+N”网格化治理工作体系,实施“一口对外”电力服务,确保涉电诉求响应快速、处理高效。同时,推出“就近办、线上办、上门办、帮你办”的“四个办”乡村便民服务,累计建成电力便民服务驿站91座,并将“电力+”关爱老人、“电力+”安居指数等数据融入政府数字“乡村大脑”,让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方方面面深度融合。
此外,为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该公司持续推广“慧农帮”央企消费帮扶行动,完成对口帮扶金额676万元,助力属地政府打造塘栖枇杷、建德草莓、淳安文旅等农业产业特色集群,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并深入推广电e贷、电e证等新型金融产品,加速乡村小微企业资金流动。
绿色低碳
数智创新向未来
国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员工在梅林村电力服务驿站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用电服务。姚靖霖 摄
绿色发展是一条关乎民生福祉的长远发展题。杭州萧山梅林村先后经历多轮绿色提升工程,时至今日,俯瞰梅林村,规整的工厂、洋气的楼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小型风力发电机、绿色充电站、智慧健康小站、数字公交站、数字跑道等现代化农村场景映入眼帘。
梅林村俯瞰图。 姚靖霖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杭州供电公司坚信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密码,深化杭州能源大数据中心市县一体化运作,创新迭代能源双碳数智平台,依托电力数据覆盖广、实时性高的优势,通过“电-碳协同”模型实现碳排放精准测算,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在电力服务推动下,杭州的农村能源结构在发生巨变。
村民胡桂明是钱塘区三联村首批安装分布式屋顶光伏的用户,110平米的屋顶安装了新型单晶硅光伏板,“阳光”成为他家额外的收益来源。多的时候,一个月发电4300多度,卖电能赚1700多块。临平崇贤街道前村8900平方米的场地上加装了3800平方米光伏车棚,项目并网发电容量900千瓦峰,年均发电量90万度,相当于年减排360吨。
为了给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杭州供电公司统筹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农村负荷增长,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拓展农业光伏应用场景,推动“共富光伏农业提升工程”有序实施,投运“光伏+农业”工程16个。助力乡村产业电气化转型,累计推广电气化大棚项目196个、电炒茶项目733个,打造全电景区20个、全电民宿733家。
电动汽车充电桩在民宿门口加装。叶江媛 摄
位于新安江湿地的建德之江村,是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之江小筑民宿老板王建录说:“以前村里没有充电桩,为了方便客人充电,我们向电网公司提了建议,2023年景区新装了13台充电桩,满足了住店客人的绿色充能需求。”绿色充电设施的引入为“青山变金山”注入能源动力。如今之江村年均接待游客达40余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逾2000万元。
近年来,杭州供电公司在农村区域推动交通出行低碳化,累计建设运营乡村充电站102座、公共充电桩516台,更新城乡老旧充电桩230台,实现公共充电桩乡镇覆盖率100%,形成“核心3分钟、城区5分中国、城乡半小时”的充电服务圈网络,实现了只要有公共停车场的地方就有高质量的充电设施。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